1.以商家为中心的模式已经行不通

商业地产开发通常以客户为中心,这个客户是商家,是商业地产的终端消费者,不是商业(商品、服务)的终端消费者,以这个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定位就会放在招商上,而不是放在消费者上。这就是常规的、一般定式的战略策划。

一般情况下的商业地产定位,主要对城市研究、商圈调研、消费者分析、竞争对手进行技术性商业分析。虽然很多人知道还有新生代的消费理念、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变幻的“常态”市场要考虑,但是很难把人文、创意艺术融合进行战略定位策划(规划)。一方面,趋势问题,市场的垄断性比较强,常规商业也没有饱和,所以也不用超常规思维做战略、做开发;另一方面,策划人(领导者、投资者等)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一些设计机构在做商业地产设计的时候太艺术化了,有时却对上了一些不懂战略的投资者的眼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中国经济的“常态”约10年变化一次,与20年前相比,以后的“10年”总体来说是强调经济的运行质量。虽然每次都会更加接近“市场化”,但是任重道远。这个阶段还是“来这里做生意比较头疼”的阶段,即完善市场的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地区)来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地方。该阶段作用于城市、房地产、商业地产、泛商业地产等方面就会更复杂。在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城市与地产开发领域,随着“常态”的变化、优化、更新,以前犯下的错误(粗放式的城镇化开发建设带来的问题)开始累加,一方面要纠正以前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市场化、在市场中公平竞争)。

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发展与计划市场经济之间的碰撞越来越明显,不仅是体制,更多地表现在产业市场上的彷徨,加之中国特有的人文文化因素,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导致商业运行的不确定性,致使各个主体之间合作越来越复杂,合作不仅是商业之间的合作,还是商业与城市的合作、商业与区域的合作、商业与商家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谋略,谁能筹划好,谁就能掌握先机。强调其中的人文特色,让常规策划以项目为中心转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超常规策划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