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的负责机制

案例3-1 领导加班的“苦恼”

Jim在一年前晋升为公司业务部门的部门主管,一年来他兢兢业业,不仅手把手教部门的新进员工,还持续解决业务存在的问题。因为从基层晋升,他对基层的工作了如指掌,也以成为一位和蔼和亲、带领团队的领导自我要求,因此对于部门员工的请求帮助亲力亲为,办公室里最常听到的就是“经理,我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想想怎么解决”。

不知不觉,Jim的事情越来越多,从早忙到晚发现备忘录的事项不减反增,Jim疲惫不堪。一天,Jim在加班,财务部主管路过办公室看到只有Jim自己,便调侃了Jim一句:“你果然是绝世好领导,自从你当了领导,你办公室的同事已经实现准点下班,部门业绩还不错,厉害。”Jim听完抬头一看,果然空空如也,也陷入了沉思,可能自己走入了管理误区。

威廉·安肯三世,威廉·安肯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其国际知名的独特管理理论——“处理管理时间”已流行40年之久,深受各层次管理人员赞誉,他的著作《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为什么领导没时间,下属没事做?(经典版)》中讲解的理论其实和案例息息相关,我们暂且称为“猴子理论”。“猴子理论”的精髓在于猴子在谁的背上,这里的猴子就是任务。Jim如此痛苦,其实就是因为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把下属背上的猴子背到了自己的背上,而忘记了任务归位的原则。在过程中机制不清晰,责任不断跳跃,导致出现“晚上9点的办公室只有领导”。因此,组织负责机制的建立,是组织发展工作开端的关键事项。

如何让自己不要发展成为第二个Jim,下面几个方法希望能给各位一些思考。

(1)罗列工作清单

首先,罗列工作清单,可以帮助梳理工作。其次,可以将工作根据重要、紧急性质划分象限,再根据工作的划分,选定合适的负责人。梳理过程中,部门主管需要关注自己运营工作与战略规划工作的占比。

(2)项目机制在职能部门的运用

在对工作划分并选定负责人后,有可能出现工作负荷量或匹配性的差异性,这时候尤其是职能部门可以尝试使用项目机制。此处提倡的项目机制,是强调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偶尔做一名“不负责”的领导

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性问题,或者新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问题,一般员工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候会习惯性退缩。我们始终强调,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要正确认知。这时候作为一名负责人或者过度爱干活的部门主管,往往自行介入,以为这样可以更加快速解决问题,其实埋下了一个又一个坑。偶尔做个“不负责”的领导是指要做好职责划分,面对紧急不重要或者不紧急不重要的工作的时候,不要“抢”了下属的活,抢了别人的成长机会点,也抢了自己的战略规划任务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