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伪卷八:困难时不要骗人

【原文】

无伪则无真也。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

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

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无失。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

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

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译析】

如果冯道生于今天,他就会明白,他所描绘的“示伪”是心理分析里一个很普遍的人格概念,即性格盔甲,与道德判断没有必然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人格三层结构说开始,虚伪这现象,除了莫里哀笔下的《伪君子》,普通人的掩饰、撒谎等“做伪”表现,不再是道德问题,是社会结构之下的人格现象(或心理机制),而且是个体之人的一种“合法合理的”自我保护本能。

心理分析学派从本质上承认“不成熟个体”是一个普遍现实,实际上是对人的一次解放,尤其是对个体人的尊重。承认人人都是伪君子的社会,绝大部分人反而有了君子之行,而且彼此理解包容;以君子的理想人格要求个体的社会,绝大部分人都变成了伪君子或者焦虑的真小人。

生于现代世界的人,对于真伪这对范畴要有基本的区分。真伪不仅是人格“类型特质”,有道德褒贬的含义;同时也是一个普遍的“人格特征”,是潜意识或者超我(道德人格)对本我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掩盖。这种掩盖是人之所以会有虚伪言行的本能心理反应(机制),目的是形成自我保护,即赖希所说的性格盔甲,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潜意识保护层。

如果从方法论角度看人际交往里的示伪,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社会是江湖,江湖是战场,那么《孙子兵法》里的战争原则也适用于人际江湖。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冯道的示伪之论,也就是多了点人情世故的洞察,在示伪的方法上,还是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更详细。

没有虚假,也就谈不上真实。真实不害怕虚伪,因为虚伪代替不了真实,但如果辨别不清,就成了忌讳的事情。无伪则无真也。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

某名导演因嫖娼被抓,没过两天,网上流传名导的妻子是幕后主使的谣言,甚至将案发时其人在美国说成是故意不在现场,目的就是为了与名导离婚,嫖娼案变成了一个离婚分家产的阴谋。这个说法属于前一章“谤言”里“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的类型,使当事人陷于“忌其莫辩”的真伪难辨窘境。

但是,造假如果不充分,会自取其祸;真实如果不分场合,也会招人厌恶。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

针对谣传,作为名导的妻子,应对的上策不是去辩解(如果出面澄清,捕风或许真是捉到了影子),而是立即动用网络技术,对谣言发出、流传的线索进行追查,找到源头,找到造谣者,去揭开造谣者的动机,并对线索与证据采取司法保全手段,以备揭露及起诉。

也就是说,造假者如果留下马脚,是会引火烧身的,即所谓“伪不足自祸”。至于“真无忌人恶”,就是鲁迅先生举过的例子,小孩出生,大家都在说关于这孩子未来会出将入相的夸饰之辞,有位仁兄说这孩子未来会死,这样的真话哪能不招人厌恶呢!

每个人都有青春叛逆期,有一部分人最后会明白:孝顺孝顺,不是供养父母就尽孝,顺从才是大孝。《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色难,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困难的。色难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自然的“敬”的心。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难才有价值,才有大价值。

冯道将孝顺的教训放到了官场上:顺从上司,就算说的是假话,也不是过错;违逆上司,就算说了真话,也是会招来罪祸。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说到底,身在官场、职场、江湖里,有一个基本底线不要碰,那就是不要因为你认为上司是聪明或愚蠢,就不听话或两面三刀,这是江湖第一大忌,会“死人”的。

如果有求于人,不能直来直去,而要含蓄地说才能达到目的。拒绝别人也不能公开表示,否则会让人面子上过不去,委婉地拒绝才会让人不生怪罪。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无失。这两个处理方法,不管是有求于人还是拒绝别人,都是对对方的尊重。

忠诚的人一定仁厚,仁厚的人都会感念旧情旧恩,并会因此行动起来,想办法关照老朋友。小人则不然,小人虽然也行动,却不会有怀旧感恩之心。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

从上下文意看,冯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小人就算有表示感谢的行动,也不会做出仁厚与忠诚之人的行为,即不会因为得到过帮助就心怀感激。

君子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不会欺骗别人;小人只要得势,一定会背叛主人。为什么呢?与人有钱还是没钱、顺境还是逆境无关。小人从来就是两面三刀,虚假、虚伪是深入其骨髓的。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

就是说,不要指望因为帮助了小人,就能得到他的感激。没有例外,永远没有。小人不仅不会感激帮助过他的人,甚至会第一个背叛昔日帮助过他的恩人。切记切记,不要问为什么?小人就是如此行状,想想“都是你的错”的晋惠公。

如此说来,有些世俗的礼节如果没有遵守,并不说明这人虚假;不是好事,却以信守承诺而不揭发,这也不是讲信用。信守承诺或不拘礼节哪个是真,哪个是伪,不能看行为本身,而要分析行为背后事情的具体状况。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这一章显示出冯道是个儒家君子情怀很重的人。冯道早年诗作《天道》云: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这句话之外,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又是一种怎样的豪迈!

困不惑人,赤心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