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详解】
1.接上式,左脚踩下去将重心往后平移至右脚心,同时右手落于右腿右胯外侧,两掌心相对,左脚尖提起。
图 4-124 图 4-125
2.左脚尖向左旋开45度,随即右手握空拳,右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左脚心,右脚成虚。
图 4-126 图 4-127
3.全身不动,右脚套步由内向外绕半圈,即右脚根先绕圆靠近左脚,再绕往外面,脚尖朝正北。脚跟点地放在左脚尖与左脚跟之间的范围内,与肩同宽。
图 4-128 图 4-129
4.左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右脚心,双手不动。
图 4-130 图 4-131
5.右脚底往下踩,涌泉带动腰胯将左脚向正前方荡出,脚跟点地。同时右手肘荡起放在右腰旁,右手握空拳且拳心朝上,左手荡起伸长,手掌心朝右,身体偏右45度。此即为“搬”。
图 4-132 图 4-133 图 4-134
6.右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左脚心,右手肘不动,右手掌向内旋,拳眼朝上,左手臂自然往内下落,左掌心盖于右手拳眼上,左掌心朝下身体偏右45度。此为“拦”。
图 4-135 图 4-136
7.左脚底往下踩,涌泉带动腰胯将右脚尖向左旋与左脚成45度,左手不动,右手随腰胯带动,借由夹脊前推将右手送至正前方,左掌心放于右手肘上。此为“捶”。
图 4-137 图 4-138 图 4-139 图 4-140
【师父叮咛】
搬拦捶是太极三大绝招之一,身打、手打、腿打,三者连环紧密出击。从表面来看,这个式子手部的动作颇多,可实际上,搬拦捶是身打,而不是手打,而且其中隐含很多腿法。别忘了我曾强调过的:“凡是虚脚即为腿法”。还要记住这句口诀:“两手不接,两脚不起”。这几句都先背下来,已经告知很多次了。
不管是搬、拦还是捶,都是劲法的运用,并非单纯的手部招式。如果只是用手来搬来拦,那么除了力度不足以抵抗强大的来力外,也无法以接地之力的根劲来发出。至于捶呢?并非一拳打出去。捶是属于掤劲的一种,一样是劲法,并非单纯的招式。我曾跟大家反复强调过,太极拳架的所有一切都是劲法,不存在单独手脚之间的招式。捶出的时候,是以身法形成掤劲让卷握之拳顺势“滑出”,记得是滑出,而不是击打出去。
搬、拦、捶、有什么腿法呢?当然有。这个式子里的腿法一样隐含了搬、跟、拦的腿法。当右脚套步由内向外转半圈时就是搬,左脚由外向内弧线拉回体前就是拦。但不管是手还是脚,一律是身打,而不是手打或腿打。这点我反复强调,大家要在练习时细细揣摩,慢慢就会找到身打跟劲法的感觉。
【每日功课】
1.靠山功30分钟、行功15分钟、熊经功15分钟、预备式,搬拦捶30次。
2.揽雀尾“按”的定势10分钟。
【本周心得】
师父为了让我们知道搬、拦、捶的身劲效果,示范了捶的发劲给大家看。我刚好站在他面前,于是拿我做演示。师父说:如果捶的动作是用拳头击打出去,那就跟一般拳击与搏斗毫无差别,也就是一拳打出去,不是到皮就是打进去体内。但如果用根劲踩到手上,捶就会变成透劲。
师父提前告知我,他会轻轻地用捶来碰触肚子,让我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说他不会用力的。等我用力鼓起肚子准备好了之后,他真的以很轻的力度,用拳头碰了我一下,一点感觉都没有。但过了大约三四秒,我就受不了蹲下来,肚子并不像被拳头猛力打到的那种感觉,而是有一根针刺进肚子,而且这根针还会转弯。一下往左一下往右,搞得我肚子异常难受。大约只持续了十秒钟,但我却冷汗直流地蹲在地上好几分钟。每个同学都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似乎觉得我是跟师父套好的。此时师父说:“还有谁要试看看呢?”于是师父连碰了几位。毫无例外,全部跟我一样,表情难看的蹲在地上。明明就是轻轻一碰而已,为什么在毫无力量的冲击下,竟然会有针刺而且还带转弯的痛苦感呢?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师父微笑着说:“这叫作‘ 透劲’,一切奥妙并不在你们表面看到的拳头动作,而在脚底。记得一切运作在涌泉,一切都从脚底出发。这个示范并不是让你们现在就练会透劲,这没那么容易。而是要让大家知道以身劲发动的搬、拦、捶,跟以身体的力量带动拳头出击是两回事。我根本没用任何力气,这你们都能感觉到,但为何会有这样与认知中不同的痛苦感呢?回去重头找找我跟你们说过的重点,秘密就在其中。”接着师父又说起那句老话:“先把拳架练会,别想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