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王石在5月21日的道歉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万科董事会头一天晚上作出追加1亿参与灾后重建的大手笔,也同样没有获得公众的认可。20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批准公司在净支出额度人民币1亿元以内参与上述工作;上述费用将在未来3到5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公司将在每年的年度报告中披露具体的支出情况。
点评:经过将近10天的煎熬,坐不住的万科拿出实际性动作了。但是,这则公告同样被一直处在激愤当中的网友,逐句甚至逐字地批驳得体无完肤——1亿元以内?100万、1000万都是!3 到5 年内?加上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因素,那1亿也不知道要贬值多少!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万科资金紧张或者是灾区重建资金比较充足,就不支出了!年度报告中披露?自己当裁判又当教练,缺乏责任条款和可信度!
我相信王石以及万科的董事们,在这段时间中,是痛苦乃至是感到憋屈的。灾后重建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自己都已经成为了屈指可数的亿元级捐助企业,竟然还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与原谅?!
这是在告诉我们,在类似于汶川大地震这般重大的社会责任事件面前,实施社会责任职能的企业,尽管你不在震区,但稍有不慎,犯错成本将可能是高昂的,对自己的破坏性将可能是巨大的。
事实上,王石闯祸的代价,也不仅仅是那追加的1个亿,倘若算上公关费、品牌形象重建费等费用,以及无形资产受到的负面影响,购房者当时的抵制、拒买万科物业等损失,万科所付出的代价事实上更大。
我同样也相信,如果换成另一家企业处在万科的位置上,它可能是“一个亿反正都认捐出来了,有点魄力更好”的态度,采取的可能就是一次性捐助现金5000万,把另外的5000万用来参与灾后重建。如此,平稳公众的激愤声讨,发挥专业优势履行社会责任,灾区战略公关几不耽误。即使大家会猜想到自己今后能因此战略,方便拿到地、谋到商业利益,也比较容易接受。
说到发挥专业优势,这也是我们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很重要的一点。这也正是饮料企业乐于送饮料、药品企业乐于送药品的原因所在。既做了好事,又宣传了产品,何乐而不为?只不过捐赠就是捐赠,要少在公众的面前和商业利益扯上边。
·应该说王石及其万科的交代早就开始了。自5月16日开始,万科集团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了赈灾专栏,开始事无巨细地记录公司员工及王石在灾区的工作动态。
点评:我们如果因为社会责任履行不力,而给自己造成了危机,让公众了解自己在弥补、改正上的努力及其动向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种积极的态度,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巨大的想象空间一旦由负面引发被负面定调,催生的往往都是不利于我们的东西。我们既然不能让大家去猜、去想,就需要去主动的引导!就万科来讲,这是一次正确的开放。
其实回头看来,万科相对中国的许多企业,它能及时的过往矫正,并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都称得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值得尊敬的企业,万科及其王石在这场风波中对股东、对员工的精神,是值得信任,乃至称道的,而事后关于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的举措,同样会让人看到万科这家企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