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字释
虚:通行本作“致虚极,守静笃”,帛书本作“致虚极也,守静笃也”。帛书本改变了通行本语词意思,将动宾句式变成了判断句式,意思就有了差别。从帛书本。帛书本意思,致虚,就是顶端(或游于无穷),守静就是笃定。
并作:一同发作,而非顺序先后发作。并作是中国式“自由”思想的特点之一。
复:返回,回来,復,往来也(《说文》);反复其道(《易·复》);无往不复(《易·泰》)。循环观是人类对规律认知的最早形态,复是中国式循环观的主要用词,老子思想有浓重的循环观色彩。
芸芸:杂乱众多。
根:根源、来源、母体。同“天地根”(道篇第6章)。
静:安静。
命:通行本第51章(德篇第14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依据帛书本被订正为“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道篇第19章,郭店本出现一个命字(“或命之或乎属”),而本书亦从帛书本作“故令之有所属”,因此,“命”字仅在本章出现2次。本章中命字均做生命解。
命字出现频率:《论语》24次;《孟子》54次;《庄子》82次;《管子》131次;《荀子》65次;《孙子》7次。
常:常是古代度量单位,一丈六尺为一常。亦指规则,规律,使用频繁。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与恒字意近。恒指时间之永久,常指事物之不易。
明:明白,明是老子唯一赞成的思想境界。
妄:胡乱。妄,乱也(《说文》);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管子·山至数》)。
容:容纳,包容。容,盛也(《说文》);君子以容民畜众(《易·师》)。
公:公正,无私。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公字出现频率:《老子》4次;《庄子》96次;《论语》48次;《孟子》121次;《管子》747次;《荀子》146次。
王:天下之主,亦指邦国之主,即侯王。
王字出现频率:《老子》9次,《庄子》175次,《论语》6次,《孟子》319次,《管子》354次,《荀子》352次。
天:自然之天,引申为至高的天神。
道:创生之道,常经(规律、不易、稳定)之道。
久:天长地久之久,长久。
殆:危险,引申为困乏、疲惫。殆,危也(《说文》);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翻译
达到虚无的境界,是到了顶端;坚守安静状态,这叫笃定。
万物同时生长,我关注他们最后返回到哪里。
万物虽然繁杂,看似无序,其实都各自回归到他们诞生的地方。
回归到本源就会安静,这叫作回归其生命。
回归出生之地,就是回归正常;知道什么是正常,就是明白。
不知道什么是正常,就会胡乱生事,这样就危险。
知道什么是正常,就能与外界相包容。
与外界能融合,就是没有私心。
有了公正无私之心,就能得到拥戴为领袖,
这样的王者不是靠强迫让人服从,就达到了道的境界。
有道者的领导就能长久,到死也不会丧失。
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