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小贴士:授权是组织运作的关键,管理者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权力授予下属,即主管将任用人员、使用资金、安排任务,以及与客户交涉、协调的决策权移交给下属,只授予权力,不可托付完成该项工作的必要责任,这是授权的绝对原则性。组织中不同层级有各自的职权,权限则会在不同的层级之间流动,因而产生授权的问题。授权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有效的授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巧。
管理者不愿意授权,一方面是人性使然,一方面是因为众多的管理者都是从一线打拼出来的,最不能容忍下属干他擅长的事情,在授权的过程中,一旦看到员工干得不好,管理者立马会说:“小王啊,你怎么能这么和客户说话?你让开,让我来。”
管理者一旦把刚刚授出的权力收回,往往导致两个结果:
(1)员工再也不会主动成长,任何事情都等着管理者完成;
(2)管理者自以为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权威,但以后就成了事必躬亲的“劳动模范”式领导者,最后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三年出徒,五年出师”。以往刚入行的新人第一年干的都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粗活,别说选择感了,意义感也非常低。师傅对此美其名曰:磨炼心性,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往学徒选择职业的机会少,只好忍辱负重。现在新生代的选择比原来多,只要感觉管理者交给他的都是垃圾工作,他很快就会失去对工作的兴趣。
从授权悖论的角度来说,领导者授权的目的是希望下属把工作干得更好,但是下属的能力一般不如领导,授权给下属,不但没有领导自己干得好,干得快,还容易干砸。于是重要的事情都是领导干,下属没有机会干,专业水平永远无法得到提高。
到底要不要授权?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是不能授权的?能够授权的工作,领导者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授权呢?
笔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天,一位企业家在地铁口的路边见到一个流浪汉和围观者对话,流浪汉谈吐不凡,企业家惊叹不已,就好奇地问流浪汉:“先生,您好,我看您谈吐不凡,您原来是干什么的?”流浪汉看了一眼企业家,说道:“您好,我看您的穿着,应该是个老板吧?不瞒您说,我原来也是一个老板。”企业家更加惊诧:“那先生何以沦落到这个地步?”流浪汉答道:“那是因为我当老板时,花了几十万元攻读MBA,老师叫我授权,结果我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也说明授权本身的风险非常大。虽然授权是管理界的共识,但什么事情不能授权,能授权的工作又该如何授权,这是管理的核心。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事情是不能授权的。
图5-7 不能授权的五类事情
如图5-7所示,以下五类事情不能授权:
第一,顶头上司交代的工作不能授权。顶头上司特意给你交代工作,如果你没有和其确认,千万不能轻易授权给下属。某公司有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分管业务的副总裁让他第二天面试一个文员,简单面试一下就可以办理入职手续,结果人力资源经理转头就把面试工作丢给了招聘主管,并且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结果第二天招聘主管按照岗位说明书的任职要求进行面试,最终以面试人员学历不达标、沟通能力不足为由没有予以聘用。结果当天副总裁就大发雷霆,人力资源经理这才知道犯了大错,副总裁让人力资源经理面试该应聘者是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和重视,结果人力资源经理认为一个文员不需要由他亲自面试,所以在没有和领导沟通的情况下就把工作授权给招聘主管,最后,公司老板亲自出马也没有完全消除这件事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关键政策的制定是不能授权的。关键的政策包括公司的年度全面预算、年度销售奖励政策、公司薪酬绩效政策等,这些都是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重大政策,领导必须亲自参与决策,目的是在政策试行过程中发现问题,领导者可以马上叫停或进行调整,以免政策失误或调整不及时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
第三,人事任命机密事件不能授权。人事任命权是领导者最重要的一项权力,不能轻易授权。重要的人事任命是公司最为敏感的话题,一旦走漏风声,造成公司人事动荡,影响不可小觑。
第四,下属的培养不能授权。虽然领导者可以请有经验的老员工作为师父教授下属技能,但领导者不能在下属的培养过程中完全缺位,否则不容易和下属建立更深层次的“亦师亦友”的信任关系,也会丧失对下属全面深入了解的机会。培养下属是领导者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不能授权。
第五,危机处理不能授权。危机处理往往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领导者亲临一线不但在于他拥有丰富的经验,更在于他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和权力快速决策,及时解除危机,如果授权下属应对危机,很有可能因为下属资源不足、能力不够而贻误时机,最终导致情况恶化。
图5-8 有效授权的6个原则
如图5-8所示,有效授权有6个原则,分别是慎选原则、层级原则、适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可控原则、信任原则。
慎选原则是要求我们慎重选择授权对象。除了考虑授权对象的能力是否满足条件外,还要考虑授权对象的意愿,以及授权对象和任务的匹配度。《史记》中有一个《范蠡救子》的失败案例,就是授权对象选择不当招致失败。
层级原则。在组织的授权体系里,每个层级和岗位的授权越明确,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就越高。在一个成熟的公司里,每年都会颁布授权表,明确某些重要层级和岗位的授权权限,包括财务审批权限、人事任命权限、流程审批权限等。总经理每年都会根据管理者的表现,扩大或缩小授权的程度和范围。当然,除了每年正常的岗位授权外,还会有一些临时的授权,这些临时的授权一般是需要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而进行的授权,领导者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授权权限。
权责对等原则。有多大的责任,就要授予多大的权力。授权不足会造成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压,不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授权过大会造成大权旁落。在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非常懈怠,完成任务的时候总是被动地等待高层领导者下指令,这种情况往往就是授权不足,领导者事必躬亲,经常插手一线的业务,显示出自己能力非凡,下属如果主动决策,会被批评教育。长此以往,组织中管理错位,就表现为“皇帝抢大臣的活干,大臣抢太监的活干”。整个组织运行效率低下,领导者却乐此不疲。
授权过度造成惨痛教训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企业成为集团化公司后,没有明确业务范围,于是很多集团化公司干脆对下属企业弃权管理,还美其名曰“人性化管理”,最后下属企业设立小金库,导致公司因资金失控而破产。所以在授权管理时坚持权责对等原则非常重要。
可控原则。授权的程度以可控为原则。每个公司管理基础不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程度不同,会造成授权程度存在差异。在很多企业,ERP系统非常完善,内部监管和审计体系非常强大,授权的程度就可以相对大一些,相反,授权程度就要小一点,评判标准以“可控”为原则。
最后一个是“信任原则”。笔者并不赞成简单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观点。笔者认为“信任”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员工的能力和任务的适配度不同,你对员工的信任程度就会发生改变。例如,一个优秀的A地的销售人员,你让他去B地做销售,因为他的销售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所以你可以非常信任他。但是如果把这个员工提拔为A地的销售主管,因为主管的管理能力和销售员的业务能力完全不同,你就不能完全采用信任的态度,要多监督辅导。另外,在你授权的过程中,并非每一次都可以找到合适的人选,被授权人在能力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你在授权后要重点关注被授权人的不足之处,而且你要提前和被授权人约定监控点。
掌握了授权的原则,管理者还要了解清楚授权的步骤。
图5-9 授权的五个步骤
如图5-9所示,授权总共有五个步骤:步骤一,任务确定;步骤二,选择人员;步骤三,明确职责,排除干扰;步骤四,任务追踪;步骤五,总结回顾。
任务确定。管理者接到上级下达的任务后,除非你的下属能够一个人独立完成任务,而且也有时间完成,你可以直接就整个任务进行授权,但是大部分时候不具备这样的人员和时间条件,这时,管理者需要把任务分解,重新界定每个小的任务的标准和时间,然后把这些小的任务分配给部门中不同的员工,笔者过去会用一张大的甘特图把分解后每个小任务的责任人、完成时间和标准都展示出来,让所有的团队成员一目了然。
选择人员。任务到底授权给谁?这个需要我们对下属的专业能力、协同能力、管理能力、意愿、信心、性格特质、抗压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确定人选后,还需要与其谈话,让能干的下属愿意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明确职责,排除干扰。被授权人确定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权责的约定,通过会议纪要或授权责任书的形势,以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把权责明确下来。为排除干扰,管理者一般会在大会上颁布授权的通告,并表示对被授权人的支持,要求各协同部门全力配合,有时候也会给被授权人特权,表示对被授权人的高度认可和信任。
任务追踪。授权并非弃权,管理者应该在一开始就与被授权人约定监控点,在某个时间点或任务完成的某个阶段,听取被授权人的汇报,进行过程的追踪和管控。
总结回顾。授权结束后,管理者要对整个授权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或叫复盘,这种复盘的过程对企业管理者提升组织能力非常有帮助,可以为今后授权积累宝贵的经验。
要让新生代员工爱上工作,你不能只是把大量的垃圾工作丢给新人,你需要把一些对新生代来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授权给他,让他完成,并要控制好风险。授权并不意味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管理者不能弃权,需要进行授权过程的监督和管控。你可以给新生代提供完成任务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作为参考,也要允许新生代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完所有的知识点,我们再重新回到本章开头的情景案例。
小张1995年出生,是公司从985院校招聘来的优秀应届生,在公司集中培训时表现优异,是公司重点关注的管理培训生。按照公司规定,所有的应届生都必须下到一线工作2年,在一线工作3个月后,沮丧的小张找到你说:“李总,我好歹也是985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一线干的都是农民工干的活,公司这规定就是在浪费人力资源,我要求调回总部工作,否则我就辞职”。
如果你是李总,你怎么办?
(1)同意小张的意见,向领导申请,把小张调回总部工作。 (点评:如果你这么干,所有的新入职员工都会要求调回总部,制度还是需要必要的刚性)
(2)帮助小张融入一线,让他有归属感。 (点评:可以这么做,让员工有归属感,管理者要懂得“仪式”)
(3)鼓励小张好好干,告诉他:“成功就是靠熬出来的”。(点评:没什么用,因为只是正确的废话)
(4)告诉小张,你也觉得公司的规定有弊端,但自己也无能为力。(点评:这是把责任推卸给公司高层,管理者缺乏格局和担当意识)
(5)帮助小张分析公司制定这个制度的初衷,坦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但积极帮助小张打开心结。(点评:需要这么做,解释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让员工拥有“意义感”)
(6)联系小张的直接管理者,要求他进行更多的授权赋能,而不是把大量的垃圾工作交给新人去做。(点评:需要这么做,给员工更多的授权,让员工拥有“自主感”)
让新生代爱上工作,你要让他们有“归属感”,领导者需要懂得“仪式”;让他们有“意义感”,领导者需要懂得“激励”;让他们有“自主感”,领导者需要懂得“授权”。在实际工作中,即使你在新生代员工入职的3个月到1年的时间里把“建立信任”、“树立规则”、“享受工作”都做到位,面对复杂的职场环境和充满压力的绩效要求,新生代员工仍然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跌入低谷,情绪低落,而这一切都会让非常注重感受的新生代员工气馁,陷入负面情绪,难以自拔,甚至会导致新生代员工选择离职。这个时候,领导者能否帮助新生代员工缓解负面情绪,走出低谷,早日走上“开悟之坡”就变得非常重要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