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专门将“师”列为一章,可见其重视的程度。《周子通书》是周敦颐参悟《易经》时所写下的著作,那么,之里我们先看看《易经》,其中有一个“师卦”,一般被认为是讲出师打仗的卦,实际上,也与师道是相通的。
我们看师卦的卦辞:“贞,丈人吉,无咎。”师卦的卦象呢?下坎上坤,其大象辞说:“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众。”前面我们说了乾为天,坤为地;乾为阳,坤为阴。坎卦代表水,学中医的就知道,坎水在人身中指的是肾。大象辞讲的“地中有水”,这意味着什么呢?像撒哈拉、塔里木盆地的那些大沙漠,地中无水可是很麻烦的事,但是,一旦沙漠里有水,那就很好了,就有绿洲啊、森林啊、庄稼啊等等,生命繁衍的基础就有了。我们成都不是有个活水公园吗?现在提倡保护湿地、保护地球的肺,这就是“地中有水”的感觉。中国文化向来是要把自然宇宙的种种现象与世间人事结合在一起,那么,作为人间之事,师卦又象征什么呢?大象辞接着就说了:“君子以容民畜众”。如果君子能够按照“地中有水”这样来教化大众,那么,就能够容纳、养育更多的民众。在古代,这一点可是非常重要的,你所吸纳的民众越多,你地盘上的人口越多,就意味着你的领地更加强大。
以上是师卦本身所代表的自然现象和引申出来的人事关系,那么,卦辞说:“贞贞,丈人吉,无咎。”又怎么讲呢?首先,卦辞肯定了这个卦总体是不错的,“贞者,事之干也”,故有成事之象。“丈人吉”,就是老人、长辈,老成持重之人,占到师卦,做别人的老师,这是很吉祥的事情。“无咎”,即使你很年轻,但你能以师道作为标准去做事,不会有后悔的事情发生。
下面我们再看看师卦的彖辞:“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大家应该知道《易经》的一些基本概念才行啊!很多人翻开《易经》都是一头雾水,觉得很麻烦,有什么大象辞啊、小象辞啊、卦辞啊、还有彖辞啊、爻辞啊,光这些就把人都搞晕了。实际上,象辞,是解释每一卦爻所代表的自然现象与人事之间的关系。卦辞,是解释整个卦所代表的吉凶祸福;彖辞,则是用来解释卦辞的。那么,师卦的彖辞是怎么解释卦辞的呢?
“师,众也。”师道乃动众之道,老师的“师”与出师的“师”,从“动众”的角度而言,几乎是一致的。怎样才能够既动众而又不乱呢?“贞,正也。”贞正之义,既有光明正大,同时还有坚守正道、牢不可摧之义。师卦的品德,就是以己正而能正众人,这正是师道的核心之所在。“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当你的品德能够坚贞中正、牢不可摧,同时也能让别人追随你学习,让大家的德行都能够坚贞中正,那么就“可以王矣”,你就可以当领导,带领大家行人间正道。
后面就结合具体卦象来解释了。“刚中而应”,指师卦下卦为坎,中爻是阳爻刚中,也就是说一个真正具有师德的人,他的内心一定很刚正,有自己不可动摇的原则,不会人云亦云、左右摇摆。“刚中而应”,应什么呢?应的是上卦中爻。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下卦阳爻刚中,对应上卦阴爻之柔,自然就有一种上下呼应。另外,下卦又称为内卦,上卦则称外卦,落实在具体的人事之中,内卦即自身,外卦即外部环境。“刚中而应”,体现了上下卦互相呼应,内外卦和谐统一,所以很吉祥。
那么,“行险而顺”又怎么讲呢?坎卦代表水,同时也代表着沟壑、陷阱等,表明一种险境。但是对于师卦而言,因为有师德“刚中而应”,所以即使是“行险”于坎陷之地,仍然能够顺利。为什么呢?从卦象看,下卦之坎虽然是“行险”,但上卦之坤代表顺天而行,所以才能“行险而顺”。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这里的“毒”,是荼毒之义。在现代人眼里,“荼毒”是贬义词,但是这里则不然,它表明如果以师道来面对天下、教化大众,那么,“而民从之”,天下人都会闻风而动,被人民所认同和追随,结果自然是“吉又何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