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企四步走”是一个思维框架,可以用这个框架去思考自身企业的做法,也可以用它来对各类或成功或失败的企业进行分析。用“创企四步走”看云南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储橙”的创业历程是有意思的一件事。
第一步,发现利基市场。
褚时健是企业界的传奇,他把一家地方小型卷烟厂打造成为中国烟草行业的龙头, 1994年,仅“红塔山”一个品牌的利税收入就达到200亿人民币,他也由此号称“中国烟草大王”。同时,他又是中国改革的牺牲品,因为侵吞公款等原因,1999年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女儿涉案自杀。2001年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
褚时健出狱后,就萌生了再次创业的想法,当时褚时健已经75岁。在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当时也有其他选择,包括矿山开发、种植百合花等,但对商机极为敏感的褚时健毅然选择了种植冰糖橙。冰糖橙是云南特色水果,满大街都是,云南街头十块钱三斤,要多少有多少,但褚时健发现,在超市中有一种叫“新奇士”的美国橙子,价格是本地橙子的十倍,褚时健对它的评价是“卖相极好,味道偏酸,不合中国人的口味”,但居然有很多人买,这说明市场有这样的需求。
也许褚时健并不懂消费升级的概念,但他的确敏感地发现了利基市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农业产业化的不足。一个外行的75岁老人,用不长的时间就能找到不错的利基市场。由此可以看到,在中国农产品领域,好的利基市场绝对不只有冰糖橙市场,用商机无限来表达绝不过分。
第二步,创立特有的销售渠道。
从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经历可以看出,褚时健对品牌的认知非常清晰。他说这种认识来自于小时:“要说对品牌的认识,最早还是来自于和我母亲去集市上卖酒的经历。卖酒的人不止一家,同是自家烤的酒,买的人是有选择的,要闻,要尝,好的酒才卖得上价。就是这种经历,让我认识到品牌的价值。老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年玉溪卷烟厂销售渠道建设是云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样,储橙以产品领先和自身品牌作为渠道张本的思路也非常清晰。有不少人说,是一家叫本来生活网的网络渠道成就了储橙的地位,实际上早在2008年,褚时健的孙女和孙女婿就开始自建渠道,2013年,储橙的传统渠道销量达到9500吨,网络销售渠道只有1500吨。在《褚时健传》中,本来生活网的创始人喻华峰在序言中说:“作为网上销售的操盘者,我们其实只是在“术”的层面上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着重提炼了褚橙背后的精神价值: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21
第三步,真正认知市场和顾客。
冰糖橙市场是一个消费者市场,褚时健和夫人马静芬在创业之初,就是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去悉心揣摩和研究。在决定上哀牢山做冰糖橙之前,两个老人买了大量国产和国外的橙子,自己吃也让别人吃。最终,确定了买下新平县一个经营不善的橙园。
消费者吃一个品牌的橙子,到底怎样才能有最好的体验?好吃一定是前提,但并非全部,黄铁鹰教授专门组织了盲测,测量包括外观、剥皮难易、甜度、酸度、水分、化渣率、橙子籽数量、总体口感八项内容,储橙占据绝对优势。但这些仍然不是全部,对农业单一品类品牌的挑战,和对中国连锁餐饮的挑战类似,都是要做到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能说今天吃了几个储橙,不错!接着又买了一箱,也还不错,但怎么和上一箱不是一个味道?褚时健的做法是用工业化的方式来管理农业,保证产品长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才是客户和市场最需要的核心功能。人民大学黄铁鹰教授在《褚橙你也学不会》中对此进行了细致描述:
“对冰糖橙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方法、指标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在褚橙的2400亩土地上,每一棵果树的树体管理差距极小。统一的技术实施标准使得褚橙口味近乎一致;同时,每一项技术的微小进步都能惠及2400多亩土地上的每一棵冰糖橙树。”
……
“在盛花期,根据花量每株补施氮肥70~100g。”“第一次生理落果结束后,要用30~40ppm赤霉素进行保果,在70%以上的树开始第二次生理落果时,用50ppm赤霉素保果。打完保果剂,每隔7~10天用手动式喷雾器喷一次800倍多丰素+1000倍钙田力。同时剪除树上干枯枝及流胶病枝,并集中烧毁。”
“果园内20cm以上的杂草要清除干净。”
“施肥沟,深30cm、宽20cm、长80~100cm,每株施有机肥7.5kg+复合肥0.3kg。”
第四步,在五个独特的领域进行创新。
1、创新营销模式。
虽然在网络上储橙被炒得红红火火,但网络营销模式可不是储橙的创新营销模式,褚时健的孙女和孙女婿用卖啤酒和可乐的方法卖橙子,直接对接终端零售店,在全国建立认证零售商体系,这才是储橙的创新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完全颠覆了农户——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水果销售模式。
2、创新产品设计。
褚时健是技术至上的人,他最注重的就是产品特色,无论他做烟还是做冰糖橙都是这样,他最早的决定就是先搞产品再搞市场,他十年如一日在哀牢山上一点点地抠种植的具体问题,抓肥料、剪枝、灌溉、虫害等具体技术工作。比如肥料问题,褚时健对自己种植园里面不同作业区的土壤和叶片进行化验,然后据此设计肥料的结构,不断尝试,逐渐改变橙子的口味和口感。到2007年,市场反应储橙的口味和口感已经不在美国的“新奇士”之下,甚至比“新奇士”更好。传记作家周桦写的《褚时健传: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中描写道:
“这些年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改良了土壤结构,发明了独特的混合农家肥,解决了灌溉问题、病虫害问题、口感差异问题,等等。”这样搞了几年,2400亩从湖南引进的冰糖橙幼苗,在哀牢山中脱胎换骨,包括老的果树,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到2006年,果子可溶物质和糖、酸比例,达到了这个品种的最高标准。
为了保证稳定性和一致性,褚时健用工业的方式来管理果园,在褚橙的2400亩土地上,每一棵果树都在用完全一样的方式管理,由于实现了数目化管理(不用数字化这个词,免有歧义),严苛、精细的技术实施标准保障了每一粒褚橙的口味近乎一致。
3、创新经营理念。
储橙的创新经营理念就是“长期一致的优良品质”,以此打造储橙品牌。褚时健对农产品“长期一致”的理解远超过常人,从他开始种植冰糖桔,他就给他的作业长讲品牌的价值,讲质量和一致性的重要性。
农产品要获得优良品质并非难事,但要保持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在储橙之前,国内有大量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比如说烟台苹果、荣成蜜桃、梁山黑猪等,政府也倾全力支持,但类似新西兰“ZESPRI”猕猴桃、美国“Sunkist(新奇士)”甜橙这样的单一品类水果品牌基本上没有,就是因为无法保证产品长期一致。要保证农产品的一致性需要有极佳的耐心、优秀的市场运作能力、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长期的坚持。恰好,褚时健先生四者兼备。
2015年,储橙出现危机,那一年降雨过多,造成枝条疯长,使得果实的采光不足,甜度下降。怎么办?如果没有树立“长期一致”这个理念,混一混就过去了,明年品质再上去也不会影响什么!但褚时健坚持砍树,一共砍了37000棵树!按当时的价格,相当于砍掉了近4000万元。除了砍树,所有的果树还要剪枝,要知道这些枝子都是要挂果的,没有一个农户下得去手,最后是褚时健带着外部的团队进园剪枝——这直接导致2016年的单株产量从45公斤降低到23公斤——值得吗?但这就是坚持理念所需的代价。
创新经营理念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笔者有一个朋友准备做品牌苹果,她不但看到了利基市场,同时也有明确的经营模式和相当强的市场执行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款新的苹果品牌就横空出世——苹果品相非常好,味道也香甜,卖得也还可以,但是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这件事情无疾而终。究其原因,就在于货源的组织不易,同时缺乏长久的坚持和耐心。回过头来看罗森沃尔德的“无条件退货”,同样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优秀的理念,如果不坚持,再好的创新也没有用。
4、创新供应链。
储橙在哀牢山上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2400亩到后来的5000亩,现在储橙的生产基地已经扩大到4万亩,年产量已经达到数万吨(储老已逝世,这4万亩是否还能延续一致性还需观察)。除了种植之外,褚时健投资2亿多元建选果厂,能做到分选、清洗、打包的自动化,其他诸如农残检测等配套也一应俱全。
5、创新组织建设。
褚时健是一个人,浑身是铁也做不了太多的事情,所以他首先做的是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管理果园先管人,只有每一级的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种出来的果子才会好吃。从农夫到作业长,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褚时健把所有人捏合成了一个整体,给了他们以动力,给了他们以责任、权力和足够的利益——共享愿景、共享利益——这是储橙成功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员工和农户们慢慢明白,只要跟着褚时健,踏下心来按照他的方法来,每年的收入就会有眼见的增长,并且还会有更好的未来。储橙的作业长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普通农户也能到7、8万元,同时有约束、有竞争、有考核,褚时健在哀牢山上搭建起一个良性的企业生态系统。
此外,组织建设还需要外部关系的搭建,2002年,公司搭建引水管线,刚刚搭建完,天灾降临,哀牢山冲刷而下的泥石流造成了多人伤亡、损失极大。刚刚起步、自身资金极为紧张的褚时健仍然拿出了几十万元帮当地乡里,给后来与政府和当地百姓协作打下了极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