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河西三十年

我们看中国历史,二、三百年一个轮回。在轮回过程中,人物事件好像都有所变化,但是总的趋势、总的脉络,几乎没什么两样。我们认识了历史的规律,再看现实,看将来,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就能够一目了然。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去细读春秋、战国的历史,看春秋五霸是怎样在历史舞台上表演的,看战国七雄在历史上是怎么此消彼长的,了解齐桓、晋文之事,再看苏秦、张仪这些人物合纵连横,乃至于如何行王道、如何行霸道,等等。你把这些看熟了,回头再看现在,就会看出妙处来了。不管是以前的美苏争霸也好,还是现在的中美暗中较量也好,乃至于最近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的吵吵闹闹也好,都很有意思。这次哥本哈根的气候峰会,各个国家都在上面表演,欧洲发达国家搞了一套“丹麦草案”,然后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几个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又搞了一个“基础四国文本”,而环太平洋的一些岛国也联合起来提出他们的一套方案。大家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博弈。你看这些现象,不管是手段也好、过程也好、结果也好,都超不出春秋战国的那些谋略和手段。只不过,一个是中国古代诸侯列国之间的争斗,一个是现代世界各国间的较量,其间的此消彼长、争权争利争霸,味道完全一样啊!

“温故而知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没有未来。确实是这样。前两天,我去经济技术学院讲课,讲到孔子与现代中国,讲到“批林批孔”时代的一些现象时,底下的学生就哄堂大笑。他们觉得怎么可能有这些事啊?太不可思议了!下来还围着我问“批林批孔”到底是怎么回事?唉,还是大学生啊,刚刚过去的历史,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现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精神结构,都非常单调,非常平面化,一点历史意识、忧患意识都没有。现在一般的大学生,成天关心的就是怎样在毕业后找一个好工作,这个工作又要轻松,又要挣大钱,又要很体面。如果这样一代人,将来成为社会的主流,当社会出现危机之时,能指望他们来承担吗?真的是很危险的事情!即使不说社会危机,就算个人遭遇了挫折,很多人都会手足无措,要变傻瓜了。

“温故而知新”,就是要从历史的经验中,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来吸取现实的营养,让我们能够充满智慧地面对未来。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看近代历史也是这样的啊!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整个就是军阀混战,中国处于不得安宁的战争状态。1949年往后的三十年,到七十年代末,这三十年又是一番景象。国家虽然建立了新的政权,可还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中间的折腾也很多,反右、大跃进、文革,等等,一直不停。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又是三十年,搞经济建设,国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现在又将有一个变化了,这个变化大家都看得到。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软实力,什么是软实力?就是文化的力量嘛!中华民族要崛起,中国要强大起来,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没有文化软实力怎么行呢?当然,这才刚刚开始。

今天早上我还和刘大姐讨论,现在世界上一窝蜂地建立了几百所孔子学院,看起来势头很好,但是,这些孔子学院是真正在传播中国文化、孔子思想吗?许多孔子学院连汉语教学都做不到,找不到师资嘛!当然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起码说明了一种趋势。当你真正了解了历史的变迁,就能够把握住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时代中见机而行、待时而为;你就知道自己所处的历史时期,该隐则隐,该显则显。总之,就能够进退有度,吉无不利。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人生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要落实在德性修养中,你才能真正厚实起来,才能够做到刚才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把温故知新的人生大智慧运用于人生实践中,培养自己内在德性的厚度,这就是“敦厚”;把自己深厚的德性发挥出来,在社会人群中进行推广,在礼乐教化上反映出来,以此来净化社会空气,建立和谐世界,用佛教的说法就是“建立人间净土”,这就是“崇礼”。

前面讲过“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这个能够推行礼乐教化的人,必须有这种“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的修为,必须有这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总之,必须是这样的人,才能推广这样的事业。

你也许会说,这些是圣人的事业,我们都是普通人。我觉得,普通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承担精神。以前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普通人能够面对自己的精神,能够面对自己的德性修养,能够承担“敦厚以崇礼”的教化,起码在心性上,就靠近圣贤之道了,靠近中庸之道了。这就很了不起,因为你已经开始踏上这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