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问:数字化时代的软件系统与信息化时代有何不一样?

在数字化转型中,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来实现数字化项目的落地,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的构建。数字化本质上是企业IT技术能力的升级,一个企业实施了数字化,一定会在IT基础建设上有所体现,比如:引入一些新的管理软件工具,搭建一些新的数字化服务,或者发明创造出新的智能化应用产品。因此,从IT的视角看,数字化项目和信息化项目都会涉及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很多承担数字化项目的厂商也从传统的IT服务商“过渡”而来。

然而,除了IT项目管理过程的一些共性,数字化时代的系统和传统的信息化时代系统是存在一些显著差别的。了解数字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之间的差别,可以更好地识别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边界,更清晰地定义数字化转型中的系统建设目标,更有效地推动企业数据价值的释放。IT厂商需要认识到什么样的系统才真正属于典型的数字化项目成果,如何在提供服务时满足用户对“数字化”的预期。

下面,将介绍数字化时代的软件系统与传统信息系统的特征区别:

1. 技术能力不同

首先,从最直观上来说,数字化系统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存在不同。除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外,数字化系统更多地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对数据的各维度处理能力上都比传统系统具备更强性能。

数字化系统更加关注对数据资源的应用,物联网可以保证数据平台对业务场景中数据的感知能力,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的设备信息、环境信息、用户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实时传送到后端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物联网是对传统互联网的重要补充,拓宽了数字化项目中的可用数据来源渠道。

大数据,作为系统中数据分析环节的基础“算力”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对广大用户数据交互活动的反馈效率,对复杂数据模型的训练与建模效率,以及对海量数据资源的同步和存储效率。相比传统信息化系统,数字化系统对数据服务的使用强度更大,对数据资源的使用水平更高,因此大数据技术是数字化系统的重要基础能力保障。

人工智能,本质是智能算法,该方面技术的广泛应用目的是拓宽数据资源的挖掘能力以及基于数据构建的应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云计算,将计算机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进行虚拟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共享水平,降低企业在构建数字化应用时的资源门槛和开发难度门槛。此外,通过将企业系统上云,还可以增加对技术资源使用需求弹性,降低企业对IT系统的运维成本,保障IT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技术架构,在可信任的技术能力前提下,可以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使得数据应用更加透明、安全。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数字化应用具备防篡改、可追溯、可鉴权等重要的应用特性,构建全新的数据安全体系与数据协作机制,在保证数据应用能够“跑通”的前提下,还能兼顾达到数据系统所提供信息可靠、可信的总体应用效果。

图27.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转变

2. 价值逻辑不同

除了所使用到的技术存在不同,从系统建设的过程看,数字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在业务功能设计方面所依赖的底层价值逻辑也具有差异。

传统的信息化系统的价值是经验驱动的。一般来说,业务先在线下场景中完成商业价值闭环,达到业务上的预期目标。之后,再结合线下业务的基本逻辑,融合相关业务经验,再在线上的场景中进行业务活动的能力复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总体上以过程为中心,参考了线下业务的过程流、信息流,通过信息系统和网络环境衔接不同的业务主体(人、财、物),提高业务的运行效率。

对于信息化系统来说,由于是先有业务,后有系统,因此系统建设需求以及系统预期效果是相对确定的。由于系统建设以经验为驱动,因此企业线下的业务水平决定了系统的能力“天花板”。业务专家在系统设计环节的价值显得十分重要。只要过程定义的准确,与最佳解决方案的业务逻辑相对一致,系统建设就能取得相应不错的应用效果。

数字经济时代系统的价值是数据驱动的。系统所能达到的能力与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的应用方式密切相关,人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得到格外的重视。数字化系统的价值来自于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技术手段,从数据资源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商业洞察,从而对业务能力输出的质量以及企业的关键决策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在构建数字化系统时,对数据模型的定义更多遵循面向对象的逻辑,而非面向过程的逻辑。在考虑数据价值时,系统的设计者往往从业务对象的特征属性出发,关注不同属性的数据取值背后的重要业务含义。数字化系统的应用价值,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在使用过程方面的设计,而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资源的价值指标,如规模、质量、时效性等。因此,为推动数字化系统建设的成功,通常还要配合数据治理项目的同步有序开展。

3. 建设目标不同

在目标层,数字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是不同的,这是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很多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都提到,信息化系统的目标是业务数据化,数字化系统的目标是业务数据化。除此以外,更突出的差别在于,信息化系统关注“效率”,做事逻辑不变,但是通过电子化方式,更快完成任务;数字化系统更关注“效果”,用数据为人赋能或者干脆直接替代人,提高既有的业务能力边界。

相比传统的信息化系统,数字化系统本质是一种增量思维的产物,不仅整个做事方式方法产生了创新,服务形式和商业模式也在产生变化。基于数据分析,人们可以从数据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经验,人的业务能力得到互补和提升。通过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工作,可以推动企业成为柔性组织、知识型组织、成长型组织,提高企业的机动性、创新性和综合的价值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