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把《周礼·春官》里的一段话摘出来,大家看一看里面讲什么:
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
“三兆之法”,就包括“玉兆”“瓦兆”“原兆”,可惜这个已经失传,但是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猜上一猜。玉的内部是有精致细密的纹理的,据说玉是很通灵的,遇到不同突发情况,它的纹理会有细微的变化,观察玉的纹理变化就能够发现未来的征兆。瓦兆呢?瓦器也有自身的纹理,那么在特定的情况下,比如高温、敲击等,就会出现不同的裂纹,观察和解读出其裂纹的不同象征意义,就是瓦兆了。第三种是原兆,原兆指土地,土地经过风寒暑湿,也会有变化,可能古人会用专门的一块土地来观察原兆。这三种兆法,各可观察出有一百二十种不同的现象,同时还有一千二百篇诗体颂辞传世。大家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古人对事物变化的观察有多么精细!
除了这个“三兆之法”,作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太卜,还必须掌握“三易之法”和“三梦之法”,只有这三套本事都齐全了,在王室宫廷中才混得开。
“三易之法”,就是指《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的方法。可惜的是《连山易》《归藏易》也失传啦,现在只有《周易》流传下来。《周易》之所以流传下来,也是因为其不再纯粹是用来卜问卦的,经过孔夫子的整理,《周易》已经变成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学《周易》的正统,更重要的是放在易理这个哲学范畴,也很多人也用来指导修行,不再单纯是占卦。
“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这是讲三种解梦之法。致梦,大概就是讲怎样去理解梦的含义,这个在现代心理学上,有很系统的研究,大家可以参考弗洛依德的书。觭梦呢?觭,指奇形怪状,觭梦就是跟平常大不一样的怪梦,是专解各种怪梦的解梦方法。咸陟呢?咸者皆也,陟者结果也,就是专门研究梦的所有结果。三梦之法有“其经运十,其别九十”,这个也很精细啊!古人把大的梦兆类型分了十种,每一种大类中又有九十种细分,所以真是洋洋大观了。当然,三梦之法现在也失传了,后来流行的《周公解梦》,都是后人附会编写的,很粗糙僵化,远不是那么回事儿。
总之,“三兆之法”“三易之法”“三梦之法”,就是上古太卜之官所掌握的三种很神秘的预测方法。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是非同寻常的大事,所以太卜之官是国家要职,越是时间古远,地位就越尊崇。
那么,《洪范》这里说是“择建立卜筮人”,说明虞夏上古,君王立卜筮之人但未立其官职。但是到了商、周的时候,就立了太卜之官,而且地位非常尊崇。秦汉以降,太卜官的地位渐渐就低下来了。到了宋代,废除了太卜官,太卜的这个职能归入到了司天台。所谓司天台,就是掌管天文历法、观察星象的这么一个部门,那么太卜这个官职就可有可无了。这个变化也很有意思啊!越是后来的朝代,越是君主专制、集权,往往就不再考虑老天爷的想法到底如何?不再管占卜打卦的结果怎么样?往往是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充其量跟几个亲近的大臣商量一下。如果是明君还好,能亲近贤臣;如果遇到昏君,亲近的往往都是溜须拍马之辈,结果事情就会搞得一团糟。
我们看夏、商、周以后,自秦帝一统,后来的朝代最多也就两三百年一个轮回,气数长不了。而上古三代,周朝能够到八百年,商朝能够到将近六百年,太卜的这一套问天制度,实际上作用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