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心管不住,但可以管住动作
常言说人心无常,意思是人的心思经常在变。员工刚才还在感激老板给了他一份好工作,决心好好干,一到车间,面对交货计划和各种异常,想法就变了,认为:“我为企业做了这么大贡献,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老板给我的工资太少了。”觉得老板小气,他就打算给多少钱做多少事,做一天算一天。人的心思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难通过管住思想把事情做好。
管不住员工的思想,如何让员工把事情做好呢?管住动作。做一天和尚必须撞一天钟,而且必须撞出声来。要撞出声来,就要规定标准动作,这些动作包括所有区域、产品、管理、经营的动作,比如工序作业标准、申购流程、订单流程、原材料不良扣款流程、潜在供应商寻找与储备流程,等等。作业标准书和流程的目的是为了绩效考核,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应付客户审厂,做这些都是有价值的。动作规定一定要细,要能执行,不能让中层和基层员工有过多选择。管理越粗放的企业越需要制定流程,规范动作,针对高层要以结果为导向,中层基要有结果也要有过程。
2.动作规范有助于养成好的工作习惯
企业想让员工养成好的工作习惯,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度,就要从员工感受上做文章。如果员工做得好,管理人员要表扬与奖励,做得不好,就要批评与问责。我们都是普通人,工作难免出现失误,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狠抓动作规范,减少工作失误。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员工感受,员工动作规范,工作做得好,被领导表扬和奖励,就愿意积极工作,日积月累,就养成了好的工作习惯。
3.如何优化动作
①先固化再优化。
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方法各异,同一个人做同一件事,在不同时间做法也不一致。企业如果不规范各工序动作,改善就没有基础。改善的基础是固化,即标准化。先固化,再来做数据比对,找到问题,我们就知道重点改善哪几个过程,或哪几个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假如A产品打磨、喷油、全检、包装四个工序人工成本高,我们先做动作标准书,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然后严查员工是否按标准作业,统计生产效率。知道哪个工序拖了后腿,我们就重点改善,先进行动作分解,再进行动作优化。优化从四个方面考虑:两手同时使用,动作单元力求缩短,动作距离力求缩短,动作要轻松容易。动作改善的目的是减少工作异常,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员工舒适度。
②动作有无价值客户说了算。
动作复杂还是简单,客户说了算,客户愿意买单就有价值,客户不愿买单,公司没有利润,动作再完善也没有价值。如果良率低,效率低,公司没有利润,你做的事就没有价值。市场经济以结果为导向,没有利润,企业必须查找自身问题,转变经营方式。不要总是说以前怎样,以前有利润不代表现在有利润,所以企业必须面对现实。客户需求每天在变,所以我们的管理也要随着市场变化而转变。做企业有“六苦”:开张、无订单、忙碌、管理乱、无利润、倒闭。企业开张,每天都需要钱,订单不多,利润不多,苦;每天都在投入,却没有订单,人员、设备闲置,苦;订单慢慢多起来,早上7点起床,晚上10点到家,每天忙忙碌碌,苦;订单多,工作人员多,管理协调难,员工不配合,工作无计划,不排查不准备,不自检自查,浪费严重,订单越多亏得越多,苦;同行恶性竞争,拼价格,生产效率低下,材料成本上升,企业没有利润,苦;辛苦一辈子,生意不好不得不关门,苦。如果企业老板能看透这“六苦”,随着市场变化而转变经营思路,企业就能得到长足发展。
【成功案例】
六-3 作业动作控制卡【参见第一篇“成功案例”第17个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