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带大家看一下方便面行业内企业产品重构的过程,方便大家深刻理解产品重构的重要意义。
统一方便面在中国内地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9年,统一方便面通过产品重构实现重生。
(1)历程回顾。
在中国内地,统一方便面始创于1992年,和康师傅的创立时间接近。
1992—1996年是统一和康师傅这两个品牌在方便面市场领跑的阶段。从1997年开始,统一与康师傅并驾齐驱,统一方便面主要发展长江以南地区的方便面市场,康师傅方便面则布局长江以北地区的方便面市场。
1997—2003年是康师傅逆转的阶段,康师傅在这段时期快速成长,在方便面行业内排名第一,统一则屈居第二。此时,以华龙、白象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快速发展,与康师傅、统一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方便面行业内发展较早的企业(比如华丰、南街村)不仅被康师傅、统一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且也被华龙、白象超越。
2003年发生通货膨胀,方便面行业内的企业陷入“价格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此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统一在产品研发和产品升级方面弱于康师傅,由于无法推出新品,企业业绩下滑。统一从方便面行业内第二名的位置直接下滑到第六名。2008年统一方便面在中国内地的销售收入低于15亿元,并且严重亏损。
2008年8月,我们在福州碰到刚刚卸任的原统一总裁罗智先先生。谈起方便面行业的恶性竞争,我们说:“任何一个行业的恶性竞争都是行业灾难性的行为。”业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大浪淘沙,会推动行业进步。”我们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呈现出向上的态势,而行业竞争则呈现出向下的态势,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们对罗智先先生说:“统一只有改变竞争策略,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面向消费者,挖掘顾客需求,创新产品,才能避免恶性竞争,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统一方便面成功逆袭或许得益于此。
(2)产品重构:老坛酸菜牛肉面问世。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大单品一直处于行业内绝对领先的位置,堪比白酒行业内的飞天茅台。康师傅以红烧牛肉面为依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企业主导产品到行业标杆性产品,再从行业标杆性产品到企业声誉产品,而企业声誉产品又带动康师傅的其他产品提升销量。
2008年年底,统一在局部市场推出了老坛酸菜牛肉面,不再采用之前行业渠道占仓压货的策略,实施推广策略。在第一批样板市场,统一采取地推战略,大量投入终端人力,搞试吃活动,请人们免费品尝,推广了产品。
在布局第一批样板市场之后,康师傅实施快速复制的市场战略,2009年投入终端人员超过3000人,2010年投入终端人员超过7000人,高峰时期投入人员超过10000人。截至2011年年底,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单品销售额突破30亿元,统一迅速扭转局面,信心大增。
在2011年之后的三年时间里,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实现了7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并且和“六个核桃”一样,在品类市场里单品种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2011年,尝到甜头的统一企业持续推出满汉大餐、汤达人、冠军榜、满汉宴几个品牌。新品接连上市,助力企业发展。统一不仅通过老坛酸菜牛肉面开创了方便面行业的“5元”产品时代,还实现了扭亏为盈。
我们再带大家看一下手机行业内产品重构的企业是如何操作的。
手机行业产品重构的典型例子是苹果、三星和华为。
当年,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作为手机行业的领导者,统治市场很多年,大有不可挑战之势。
随着互联网兴起,3G时代到来,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先生有句名言:用产品创造顾客“尖叫”。这是产品重构的典型理念与战略。
苹果在手机领域迅速成为领导者,并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
韩国三星并不是以手机为主业,但是三星发现商机,迅速利用产品重构思维完成了三星手机的研发、上市,并且发挥其显示屏主业的核心优势,在手机显示屏方面构建了自身的产品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华为是因产品重构而重生的企业。在国产手机领域,与华为同台竞技的还有TCL、金立、多普达等国产品牌,而华为利用其通信领域的主业优势,从顾客需求出发,迅速推出多媒体手机,以魅特系列产品重构的管道,以速度和产品性价比为比较竞争优势,成功成为全球手机领域的强者。
近几年各个行业内的企业都在进行产品重构,比较典型的有白酒行业的劲牌、毛家铺子苦荞酒,家居行业的慕斯床垫,调味品行业的小小盐、海天味业等。产品重构不但可以让企业起死回生,还可以让企业走出事业的低谷,创造辉煌的业绩,相信所有经历过产品重构的企业深有体会。我们为大家介绍企业产品重构的过程,希望其他企业借鉴成功企业的宝贵经验,找到适合自身的产品重构方法,助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