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程管理体系构建的全景模型

(一)流程管理战略:明确方向与目标

1.   三定原则:定目标、定策略、定控制点

     定目标:流程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定位从 “辅助” 逐步升级为 “核心”,终极目标是打造 “流程型组织”,即基于流程分配权责利的横向型组织,区别于传统职能分工的纵向控制型组织。

     定策略: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选择推进路径,如先聚焦特定业务领域(如 IPDISC)试点,再逐步扩展至全公司。

     定控制点:通过 PMO项目管理办公室)等组织确保目标可控,协调变革中的争议与资源分配。

2.   流程型组织的本质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横向拉通业务链条,实现端到端集成。华为任正非多次强调 “通过流程型组织构建竞争优势”,其核心是将流程作为管理体系的核心驱动力。

(二)流程能力建设:制度、组织与系统支撑

1.   统一管理语言与标准

     企业需建立统一的流程设计方法、工具与模板,避免各部门 “各自为政” 导致的流程交叉与断点。例如,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需采用一致的流程建模语言,确保端到端拉通。

2.   流程组织设计的多层级架构

     决策组织:如变革指导委员会,负责流程推进中的争议决策,确保战略一致性。

     责任主体:明确流程 Owner(责任人),遵循 “谁的业务谁负责” 原则,如供应链流程 Owner 由供应链部门负责人担任,确保流程执行与优化的责任落地。

     设计与执行主体:根据流程层级(L1-L6)分配设计责任,L1-L3 架构层由高层主导L4-L6 操作层由业务部门主导,确保专业性与实操性结合。

     监督主体:通过流程管理部门内控部门实施审计与评估,如华为质量运营部负责监控流程绩效指标,确保执行与设计一致。

3.   信息系统的赋能作用

     流程需通过 IT 系统承载,如流程管理平台、ERP 系统等,实现流程自动化与数据集成。例如,华为通过自研系统集成供应链流程,提升交付效率。

 

(三)流程建设:架构驱动与分层实施

1.   流程架构开发的三大方法

     对标法:参考行业领先企业实践(如向华为学习 IPD 流程),快速搭建框架,但需注意企业业务差异,避免盲目套用。

     CBM 法(组件化业务模型):理论上科学但实施难度大,需企业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IBM 曾尝试用于华为财经体系重构,因能力不足未成功。

     Y 模型法:华为在零售流程架构中总结的实践方法,基于 ToGaf 理论,从 “价值流” “业务能力” 双维度设计架构。例如,快递公司价值流(下单 - 收件 - 运输 - 配送)相似,但业务能力(如顺丰自有飞机)差异决定竞争力。

2.   流程规划与分层开发

     架构层级(L1-L3L1 为流程分类(如研发、供应链),L2 为流程组(如供应链中的采购、生产、物流),L3 为具体流程(如采购流程)。

     操作层级(L4-L6L4 为子流程(如采购流程中的供应商选择子流程),L5-L6 为活动与任务(如供应商评估标准、合同签订步骤)。

     工具与交付物:通过九宫格方法分解流程,输出管理手册、操作指导书、表单模板等,确保可执行性。

(四)流程治理:确保执行与持续优化

1.   流程 Owner 责任体系

     明确 Owner 权责利,通过正式任命赋予决策权与资源调配权。例如,当供应链计划与制造部门出现流程冲突时,由共同上级或业务占比大的部门负责人担任 Owner,协调资源。

2.   流程指标测评体系

     QQTC 模型:从数量(如订单量)、质量(如交付合格率)、时效(如交付周期)、成本(如库存成本)四维度设计指标,简便易行。

     GQM 模型:通过 “目标 - 问题 - 指标” 层层分解,需深入理解业务,适合成熟企业精细化管理。

 

3.   评估机制与持续优化

     主动性审视(PR:业务部门定期(按月 / 季度)抽查流程执行情况,通过单据追溯与实地考察识别问题,如抽查 1%-2% 的订单,检查是否按流程执行。

     遵从性测试(CT:内控部门实施流程审计,聚焦关键控制点(如财务审批权限),确保合规性。

     成熟度评估:采用 PEMM(流程与企业成熟度模型)或华为 GPMM 模型,每两年一次全面评估,识别体系性问题。例如,GPMM 基于业务领域设计指标,可精准定位供应链、研发等模块的优化方向。

(五)文化与赋能:塑造流程驱动的组织基因

1.   流程文化的核心内涵

     摒弃 “救火式管理”,建立 “流程试问” 机制:当问题发生时,优先审视流程是否覆盖(无流程问责 Owner)、是否有效执行(执行不到位加强培训)、是否可优化(流程缺陷推动迭代),而非直接追责员工。

     华为实践中,90% 以上的问题通过流程优化避免重复发生,形成 “用流程解决问题” 的文化。

2.   赋能体系的构建

     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级人员设计课程,如高层学习流程战略,基层学习操作规范。

     方法工具:通过案例库、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员工流程设计与执行能力,如定期组织流程优化工作坊,分享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