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特质:“名门”之秀,命运多舛

1997年,养元作为衡水电力系统的全资子公司诞生了。1998年,养元被划为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养元可谓出身“名门”,继入“名门”。2005年底,养元成功改制,从体制的圈子中跳脱出来,成为今天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在1997年—2005年这8年间,衡水老白干集团的品牌背书为初创期的养元带来很多有形或无形的财富,这些财富为养元的成长奠定了的基石。与此同时,衡水老白干集团和养元共同经历了一段艰难探索的岁月,衡水老白干集团自顾不暇,养元人更是感到前路迷茫。

衡水老白干集团是冀酒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衡水老白干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800年前的汉代,自明代嘉靖年间,滏阳河上修建老桥(至今尚存),到衡水酒产销倍兴,出现了“古桃城,虽不大,烧锅却有十八家”的盛况,老白干酿造业甚是繁荣。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十八家酿酒作坊数量有增有减,但是变动不大。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物品博览会上,冀州衡水酒代表——直隶高粱酒(即衡水老白干)获得“巴拿马万国物品博览会甲等大奖章”。

1946年,衡水率先解放,当地政府在原有十八家酿酒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衡水地区制酒厂,即衡水老白干酒厂的前身。十八酒坊的品牌命名源于衡水酒的历史。衡水老白干在区域市场内的知名度很高,影响力大。初创期的养元凭借衡水老白干的集团背书起步,并逐渐在区域市场范围内有所作为。

2001年前后,衡水老白干集团处于战略转型、营销转型的艰难时期,精力有限,集团无法在战略规划、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养元支持。自此,养元不得不自谋生路,在迷茫中艰难探索。

衡水老白干集团旗下的资源,只要善加利用,依旧是养元发展初期的富矿。有大集团的品牌影响和实力基础作背书,无论是在与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上,还是在与消费者沟通上,养元都比其他区域饮料品牌更有优势,因而,养元早期产品的包装上都会标注衡水老白干集团。此外,养元在对政府及人脉资源的运用上也是得心应手,免去很多障碍。当年,养元还买断衡水老白干的一款酒水产品,用于核桃乳产品的渠道订货促销,深受代理商的欢迎,这也是横向跨界资源整合的早期范例。正是因为对这些资源善加利用,养元才得以在弱小时不断积累优势,修炼内功,夯实企业基础。

当然,最重要的是衡水老白干集团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养元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养元初期的核心骨干成员均来自集团白酒领域的输出,这些成员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拥有丰富的业务经验,是养元发展至今最核心、最宝贵的财富。白酒销售状元范召林先生的加入,更为养元带来了生机和动力,成为养元事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在养元最艰难的那段岁月里,这位职业、务实、敬业、拥有丰富的操盘经验的经理人扮演着导航者的角色,在他的带领下,养元逐渐走出困境,迎来新生。

如果说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质赋予了养元人一些优良的精神品质,那么国有企业的背景则给了它起步的跳板和宏大视野。养元一步步地从迷茫中走出来,又通过企业改制迎来新生。曾经的迷茫和艰难都已过去,但在艰难中锻炼出来的坚韧和执着却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