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拘一格:形形色色的丧葬礼俗

印度人的丧葬礼俗,由于民族和宗教的不同,也是形形色色,不拘一格。

印度教徒死后,亲朋好友和乡里邻舍都要前来吊丧致哀。男人们一般坐在屋外,多半默默静坐,少数号哭几声,接着谈论一些与死者有关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在主人规劝下,各自回家。女人们一般坐在屋内,围成圆圈,号哭不止,抓耳挠腮,捶胸顿足,打脸揪发,拼命哭喊。哭的人越多,哭声越大,死者威望越高,所以也有人出钱买人来哭丧。从哀悼死者的那天开始,死者的家属要停止做饭,不动烟火,长达数天。邻居或亲戚来给他们做饭,或强迫他们自己做饭吃。

印度教实行火葬。人死后,把尸体抬到焚尸场或河边焚烧,沿途不停地呼唤“罗摩”神的名字,边走边敲鼓,不时向观众投掷零钱。焚烧尸体,用牛粪或木柴。一般家庭,用普通木柴浇上煤油或汽油焚烧,而富有家庭,则用檀香木浇上酥油焚烧。火化时,长子和家属先从右至左绕尸体三圈,然后由长子动手举火点柴。如果长子已不在世,可由次子代替,依次类推,如果没有儿子,可由侄子或近亲长子代办,女儿不能代替。

焚烧尸体时,先从头部点火烧起。由于头颅不易烧透,所以点火者要用木棒将头颅敲碎。人们也相信,只有头颅被敲碎以后,死者的灵魂才能升天。焚尸时,家属和亲朋都要守候在旁,不得离开。但除了死者的妻子外,所有无子妇女和寡妇都不得在场,因为她们被视为不祥之物,有的地方,禁止所有的女人在场。焚烧后的骨灰,一般都要撒在河里,让河水冲走。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洗掉死者生前的罪过,变得圣洁,可以升天。印度的河流中以恒河最为神圣,有“圣河”之誉。尸体火化完毕后,家属回家后先洗澡,否则不能接触别人或任何东西。丧事过后,还要行善积德,以超度亡灵,去庙里拜神,进行施舍,请穷人吃饭。

图7-8 恒河焚尸

穆斯林病危时,亲属先要杀羊,用羊血在头上涂“朱红”,在病人床头放钱,分给孩子,把所杀羊皮和羊肉卖掉,将钱布施穷人。如果病人病情还未好转,亲属则开始大声祈祷,病人也随着祈祷。同时,亲人守候在病人身旁,将少量蜂蜜水用小勺送入病人嘴里。病人一断气,大家一起动手,整理死者的尸体,将死者张着的嘴巴合上,将死者睁着的眼睛闭上,将死者的手脚伸直,脚趾并拢,将枕头取走,用毛巾将死者脖子扎紧,使脖子伸直,头不上翘。

伊斯兰教实行土葬。先准备好席子、床、棉花等,由男子们给死者沐浴裹尸。把死者的耳朵、鼻孔、嘴巴用白布塞紧,以防进水。用热水擦洗全身,用玫瑰花、樟脑、檀香、麝香、潘红花等擦洗死者周身关节。连洗3次后,把尸体用白布裹起,抬到一张床上,蒙上布单,为死者诵经祈祷,超度亡灵。然后,把尸体抬起又放下,一连三次,之后抬往墓地。一路上,人们寂静无声,不哭不喊,以示哀痛。墓穴挖好后,先由挖墓者在坑内洒水3次,为死者诵经,然后将尸体下葬掩埋。埋葬后的第2天,第10天,第40天,1周年,要为死者举行各种仪式。

基督教徒非常重视丧葬。人死后要举行隆重的葬礼。其仪式一般多在教堂举行,以便及时让其他基督教徒得知某人已不在人间。届时基督教徒各家派出一名代表前去参加。平时教堂里备有木棺,当某人突然去世,死者家属可以从教堂弄到木棺。若死者是已婚男女,使用黑色木棺;若死者是未婚男女,使用白色棺。死者尸体入棺后被运往墓地,进行土葬。埋葬时要读《圣经》。基督教中虽然没有哭丧的习俗,但一人不幸逝世,其亲人还是要悲痛落泪的,并为死者哀悼三天,但没有吃丧一说。

土著部族的丧葬习俗更为独特。那加兰邦的那伽人在公房中死去,公房的小伙们和姑娘们要为他搭个竹台,竖立一个木像作为他的灵魂的象征,姑娘们用新鲜树枝做两顶帽子,一顶戴在木像头上,一顶戴在死者头上。然后,在山村小路上铺上新鲜树叶,以便死者的灵魂踩着柔软的树叶走出村庄,把槟榔、大米、蔬菜等物放在尸体旁,以便死者在去阴间的路上不至于挨饿。放好这些东西后,在旁边的水罐或水桶里洗手,之后,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直到第二天清晨。

翌日,把尸体放在竹子担架上,用棕榈树叶盖好,杀一只鸡祭奠。四位老人全身赤裸,站在村长身后,村长喊着死者的家姓,对死者的灵魂祷告,之后,抬上尸体去火化。火化完毕,等尸灰冷却后,将未烧完的头骨带回村里,装进陶罐,在村边放三年。三年内,每逢全村或全族人在一起吃饭时,都要给死者送饭送酒。三年之后,就不用送饭送酒了。

高尔人的葬礼仪式别有风趣。死者的脚朝南头朝北埋葬,人死后的第9天要招魂。死者家里的妇女把骨灰拿到河边去抛撒,先在河边大声呼唤死者的名字,然后再将骨灰撒进河里。随后,在河里随便抓一条鱼或一个虫子,带回家里,作为死者的象征,存放起来。这样,死者的灵魂就回到了家里,而且死者将由在河里抓到鱼和虫子的妇女再生出来。

喀拉拉邦的马拉雅拉姆人断气的时候,亲友们都来送终,给临终者烧香、念经灌恒河水。断气前,把他抬下床,放在地上。一断气,就用白布把尸体包起来。在房子南边,堆放一堆芒果树枝,由子女和亲人一起把尸体抬到柴堆上。先由侄子给死者祭奠,然后由长子举火点柴。火化后的第5天,从烧过的尸体灰烬中取出骨灰,埋在院内菠萝树底下。每天傍晚在墓边点灯,连续15天宰牲祭奠亡灵,第15天,大宴四邻。以后每年6至7月份,每逢朔日,给亡灵上一次供,这一天,可以看到数十万人云集一起祭灵的壮观场面。

泰米尔人死后,家里人要为他守丧,一般为一至十五天。出殡前,所有亲戚朋友必须到场,否则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先向遗体告别,再给遗体洗澡,涂檀香,换新衣。死者妻子坐守尸体旁,人们给她穿上娘家送来的白色丧服。亲戚们围绕尸体转三圈,把尸体放上担架,抬往湖边或河边火葬场火化。沿途一路奏哀乐,每逢十字路口,抬丧人要转三圈,过庙宇,则停止哀乐。第二天,死者的家属再回火葬场,取回骨灰,撒进湖河。如果死者是年轻人,妻子要打碎自己的全部手镯,抹掉头顶上所涂的吉祥线和前额上的吉祥痣,披头散发,号啕大哭。

加洛人时兴火葬,但麻风病人的尸体则要埋掉。人死后,遗体用酒或水冲洗,在死者手里放一枚铜币,以便在去阴间的路上花,供上牲畜,以便在路上吃。尸体停放两天一夜,由妇女们和祭司看守,妇女们号啕大哭,嘴里不停地念叨死者做过的好事和坏事。村里的男青年化装成虎、熊和猴子等野兽,模仿它们的声音,边舞边叫。火化时,在火葬场附近拴一头牛,遗体快烧完时将牛杀掉,以便牛的灵魂和人的灵魂一起到另一世界去,同时也要杀一只狗,以便给死者带路。火化后的第二天清晨,在火葬堆的余烬上供些米饭和鸡蛋,供死者的灵魂来吃,并将未烧完的遗骨收集起来,埋在死者的房外,盖上天蓬,再建一个神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