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魅力无穷:音乐和乐器

印度人能歌善舞的秉性在音乐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印度音乐魅力无穷,令人陶醉。

印度音乐历史悠久,渊源很深。早在上古时期的吠陀时代,印度音乐艺术就已经颇为壮观。四部吠陀中的《沙摩吠陀》就是专门记录祭祀歌曲的,共有1875节配曲调演唱的歌词。因此,印度人认为,音乐的起源是神圣的,音乐的目的是帮助人们信仰天神。吠陀时代,已经有了专门的歌手,并且已经有了维拉、喀尔喀利之类的弦乐器和横笛之类的管乐器,今天流行的不少乐器是从古代流传下来或由此发展而来的。

史诗时代,印度音乐得到不断的发展。两大史诗中多次论及音乐的音阶和乐器,提到的乐器有20种以上,对音阶的划分也相当发达。音程共有22个,不仅包括现代西方的12个音程,还有附加的10个音程,用来产生许多处于半音节的半度之间的音,并且可以作为精心控制的滑音出现,这种称为米尔的滑音艺术在西方音乐中找不到可以与之对应之处。从22个音程中挑选出7个音,构成作为音律基础的七声音阶和七个基本调式,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转调体系,这七个音的简称作为唱名,仍一直为印度人广泛使用。

《舞论》是印度音乐理论方面最古的专门文献,它以歌诀式诗体写成,广泛地论及音乐。《舞论》较科学地把乐器分为4类:弦乐器、革鸣乐器、体鸣乐器和气鸣乐器。印度音乐主要使用各种类型的鼓、笛子和维拉,其中以打击乐的鼓为主,如托尔鼓、波卡维吉鼓、黑杰尔鼓等。印度现在最为有名的乐器叫维拉,最常见的为7弦,琴头下弯,琴的下方有两个葫芦状的共鸣箱,与中国的琵琶有“血缘”关系。

图3-6 古典乐器

中世纪,印度出现了真正的音乐学。《音乐宝典》是介绍和研究印度音乐最详细的专著,书中谈到印度南北音乐的不同特点,以及音乐、乐器和舞蹈三者的关系。后来又有《音乐丛书》《拉格门吉利》《纳格威包特》《桑吉德达尔巴郎》、《桑吉德巴里贾德》《纳格摩艾阿斯菲》《音乐纲要》《桑吉德格勒伯德尔摩》等音乐书籍相继问世,对印度音乐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莫卧儿王朝的阿巴克大帝酷爱和欣赏音乐艺术,他资助了36位歌唱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宫廷音乐大师坦森。坦森对印度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做出了卓越贡献。关于坦森,著名历史学家阿布勒·法兹勒写道:“最近一千年印度没有过像他那样的歌唱家”,人们形容坦森的歌声有“呼风唤雨的神力”。坦森的陵墓安葬在瓜廖尔城,该城因此有“音乐和艺术堡垒”之称。每到坦森诞辰日,印度各地的音乐家都云集在瓜廖尔城,演奏他的歌曲,悼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奠基人。这一时期,北印度的音乐进入了黄金时代。

到了近代,随着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的音乐也引起了英国等西方国家学者的兴趣。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许多音乐学校,加强了音乐的研究,推动了印度音乐艺术的发展。

今天,印度音乐更加繁荣昌盛。除了几千年流行不衰的古典音乐外,霍利歌和雨季歌等民间音乐也很流行,此外,迪斯科和摇滚乐等流行音乐也相继传入印度,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彼此影响,相互补充,促进了印度音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在漫长的岁月里,印度音乐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汉代开始,印度音乐随着佛教的传播传入中国,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梵呗流行。印度的七声音阶于隋唐时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的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音乐中还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西域乐等直接或间接来自印度的音乐。印度音乐对伊朗、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也很大,古希腊人曾承认,他们的音乐受到印度的影响,印度的维拉、弦琴、横笛等,很早就传到了欧洲。

音乐已经成为印度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王树英先生对此做了生动的描述:“不管你走进人潮如海的城市,信步于大街小巷,还是来到人烟稀落的乡村,漫步于空旷的田野,不是歌声四起,使人陶醉;就是乐声阵阵,悦耳动听。在印度,不管是穿着讲究的富者,还是衣衫褴褛的穷人,他们对音乐都享有同等权利。劳动之余或茶余饭后,或中间休息,有些人不是轻声低吟,就是引吭高歌,有的击掌敲盘(印度人吃饭用盘)自奏自演;有的三五成群翩翩起舞。那种优美动听的音乐歌声,疲惫人听了顿时去乏除累,力气倍增,忧愁人听了立刻会消愁解闷,心旷神怡。而久居印度的外国客人听了也会冲淡乡愁。”

尚会鹏先生也曾就此写道:“在印度公共汽车上,有时会突然听到有人敲打手鼓,伴着复杂的节奏演唱起来,走遍印度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孩子和成年人用各种类型的鼓来表现节奏。偶尔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少年,他能够在木箱上或者用空盒子敲出相当复杂的节奏,使人不能不佩服印度人的音乐天赋!”

笔者在美国圣约翰大学进修时,也切身感受和领略了印度音乐的美妙。当时,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行一年一度的“亚洲研究之友”(Annual Friends of Asian Studies)晚会,晚宴后在圣约翰大学剧院观赏了印度传统音乐会。三个身着印度传统服装的小伙席地而坐,两个弹Sitar,一个敲手鼓,演奏了优美的印度古典乐曲。他们演奏地很投入,配合很默契,不时相视点头微笑。鼓声和琴声相互交织,时而铿锵有力,繁音流泻,时而婉转悠扬,娓娓动听,观众听得如醉如痴。笔者在印度进修期间,更是多次参加音乐会;在拉脱维亚工作期间,也经常参加瑜伽节和印度新年活动,陶醉于印度音乐舞蹈的曼妙之中。

总之,印度人离不开音乐,音乐伴随着印度人,印度人的生活是在快乐的音乐声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