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经营,要从笼统到具体,每个部门、每个关键人,都会有不同的诉求,而且他们也会有不同的反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遇什么人做什么事,这是中国人独有的辩证哲学观,用好了,定会受益匪浅。
1、客户关系,从定性到定量
唯有量化,才可控。工业时代,一个企业的经营,一个客户关系的培育,都必须量化,才能设定目标、制定考核方案、拿出改进措施。模模糊糊的客户关系,若有若无的存在,都不符合苛刻的量化原则。
是否可以拿销量作为定量的标准呢?可以,但要留足缓冲期。关系培育,跟品牌的广告传播一样,有一定的滞后期,通常会有3-6个月,而复杂的大项目,还会更长。用公司的整体销售作为近景,以行业销售节奏作为远景,圈定自己的关系滞后期。某个阶段的关系经营,过了预定的滞后期,如果还没有明朗的结果,那最起码要有明确的可能性,否则,此阶段的关系经营判定为不合格,必须拿出整改措施。
客户关系的定量化,销售人员能适应吗?藏着掖着,喜欢干点小动作的销售人员,肯定反对公司的量化运动,也会说客户关系存乎一心,岂能像工业产品那样流水线生产和标准化管理?不能量化的投入,公司无法控制,真金白银打水漂,这样的事情想都别想。客户、公司、个人,这三者的关系顺序不能乱,那些把个人得失放在第一位的,与量化管理当然背道而驰。
2、建立关系模型,拟定应对策略
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营销管理的重中之重。拿大客户关系培育来说,业务开发、产品和方案制定、技术支持、售后服务,最主要的输入项。每个项目做到什么程度,各个项目之间如何串接,都会影响到输出项,也就是最终结果。结合数据分析与经验比对,建立几个常用的输入/输出关系模型,便于在大客户关系培育的关键点上,能够判断预期结果,并对输入项及时做好调整。
大客户关系培育的模型,常见的有三种:快热型、慢热型、均衡型。快热型,大客户营销人员的初期投入和关注度高,一旦赢得业务,很快就把精力转移到新客户身上。此种关系模型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明显,越往后走,成本投入远高于收益,最终导致放弃的可能性极大。
慢热型,双方试探性接触的周期长了点,一开始谨慎投入,等看到客户有诚意时,迅速调集力量,客户关系呈现先慢后快的局面。慢热型的关系培育,起步慢,后劲相对足,打持久战的决心较大。需要注意的是,启动阶段若过慢了,客户就会失去兴趣,等你心动手热之际,恐怕客户早已投入他人怀抱。
均衡型的客户关系模型,最为理想,也实在难得。速度、投入度、客户正面反馈,都在一个攀升的曲线上,你的热心和决心,也能带动客户的信心和宽心,合作关系进入到一个“抬轿子”的良性状态。
3、关系经营,个人让位于组织
客户关系,口袋化,还是组织化?放在个人的口袋里,投入算公司的,收益却把个人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好事,不可能发生在风险可控、利益可预估的企业里的。
客户关系,第一步做到透明化,文字汇报、表格统计、数据分析,多个部门参与,所有部门分级共享。每个人积累的客户关系,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到客户关系公司化的大海中。而客户关系的大海,又能载动多艘大船,与客户形成多方位的关系互动与业务合作。如此一来,一次的关系投入,可得到多次、多人员、多部门的应用,这样的客户关系培育成本,就能得到极大的降低,而客户关系培育所带来的收益,则能在不同场合加以放大。
关系经营的组织化,发挥每个人独到的长处,这是第二步。内向性格的,给客户感觉沉稳,在技术沟通和方案调整的繁琐过程中,他们的耐心和细致,客户会逐步产生依赖感。而性格外向、言词利索的人,在提案、复杂沟通、高层交流时,能让公司的形象大放光彩,整个团队的实力和好感度,也因此倍增。做大客户关系培育,需要一支人型搭配合拍、任务分配合理的团队,更需要一个善于识人、用人的团队领导。
一个大客户,先由某个大客户营销人员开发,可时间过了半年多,业务没有丝毫进展,客户关系仍停留在简单的联系阶段,请问,这个潜在的大客户,该不该交给其他有能力的大客户营销人员接管呢?
第三步,就是要把客户关系经营,变成接力赛,不依赖个别关系高手。客户关系在某个人手中长期没有进展,就视作关系中断,若还值得往下推进,那就要另选合适的人。若这个潜在大客户成了现实的大客户,在客户开发奖里面,适当考虑一下前期的客户关系培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