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政策时,往往愿望很美好,但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呢?甚至有的还起到反作用,原因是激励目的都没有弄明白,存在不少误区,那我们如何采取对策来应对呢?
1.把股权激励当作为员工谋福利的手段。
比如有的让几十个员工都一起入股,提倡利益均沾,而个别员工却只图眼前利益,不愿与公司一起长期发展。股权激励是长期为了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如果想给员工福利的话,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等现金形式,当然也不能把股权激励当成对员工的施舍。
处理对策是:在执行股权激励计划之前召开培训会,详细阐述股权激励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让激励对象对股权激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股权激励是对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的一种回馈。使员工可参与企业决策、分享企业利润,以主人翁精神来工作,成为与企业共担风险的统一体。
2.以股权激励的名义来筹集资金。
这样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信任危机,也会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任。
处理对策是:公司出现困难是暂时的,一定要跟员工说清楚,否则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用股权激励代替公司管理制度。
有些企业家以为做了股权激励,大家都是自家人,不用什么管理制度了,加班加点都是正常的,事实上,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还是需要的。
处理对策是:股权激励要与公司管理、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等制度配合执行。
4.股权激励一试就灵,用它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除了股权激励外,还有行业大环境、国家政策、市场变化以及企业的商业模式等影响因素,不应认为股权激励无所不能,甚至利用它来给员工“摊大饼”。
处理对策:要说明股权激励的“门槛”,只有符合要求的员工才能够参与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也不是什么“万能药”!
5.只谈股权激励物质刺激的一面。很多企业家忽视了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面。我们反复说过,股权合伙制,共创是前提,共担是过程,共享才是最终的结果。
处理对策: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确定共同价值观,让员工按照企业的愿景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