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支持会员服务的模型和表格工具有很多,经管管理者既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它们,也要善于研发和设计适合自己的,在此我们列举两个以便同学们延展。
(一)考核客户满意度
反映客户/会员满意度最常见的模型是净推荐值(NPS,Net Promoter Score),在本书的上一章我们已经对NPS做过比较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自行查阅。除了在社会被广泛应用的模型之外,经营管理者自行设计一套表格工具也并不难,比如以下是我们为餐饮服务业做的一个满意度调查表:
客户满意度量表一般反映三个维度的满意度:
(1)客户对店员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
(2)客户对店内产品体验的满意程度
(3)客户对门店整体感受的满意程度
满意程度又可以细分为3-5个档次:非常满意、很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将上述三个维度拆解成客户能更好理解的若干个问题,再赋予分值就可以做成量表,如:
(二)考核员工价值观
在本章讲到服务文化的打造时,笔者明确的指出,在组织/机构/企业文化体系里,最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的是价值观,因为是它日常中指导全员价值评判的基本标准。那么我们如何来考核价值观呢?
首先是组织/机构/企业自身要有一套能够被内部人员高度认同的价值观体系,基于这套体系,符合价值观的行为才能够利用指标去衡量。所以作为经营管理者,我们就要去思考我们最看重的、我们最希望同事所具有的、这家企业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品质是什么?这些品质都是名词或者形容词,通常来说,总结出四到六点就足够了,我们要求这四到六点必须是相互之间不会重合的,并且是可以被公众客观上理解的。
举个例子,华饮小茶馆连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讨论,企业内部一致同意由以下的四点来构成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勤劳、主动、协作、担当
这里面的每一个点,都可以有具体的行为表现来加以佐证或者证伪。例如,我们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符合“勤劳”这项特质,我们可以看他/她在值班的时候,是不是能把卫生做得很好,并且长期下来观察,他/她都能一直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认为他/她的确是符合“勤劳”特征的,她在“勤劳”这项价值观的考核上,就是优秀的。相反的话,当然就是不合格的。
上述的四个点,每一个都是可以列举出具体行为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制定出一个评分表,并且这个评分表是可以持续去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