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善良的理发师

很喜欢这个理发师的故事:30岁的Mark Bustos,是纽约一家高档发廊的发型师,每个礼拜天,他都会上街给流浪汉们免费理发。在Mark的Instagram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第二次机会。”

从附的照片中看到,一个个肮脏颓唐的流浪汉理完发后如办公室里的白领一样帅气、生机勃勃。

他是真正的善。从打造企业形象的角度来看,他必然是成功的,他的发廊必然会生意兴隆,他的品牌就成功了。这就是企业形象的意义所在,它超越了产品的使用功能本身的意义,而进入了人的精神世界。

而进入精神世界,必然是善的和真诚的。

从我们不认识这个理发师的情况下,我们怎么知道他不是在作秀呢?

他的发廊或者他自己的核心价值是理发,即理发手艺,也就是说,他在用自己的核心价值、时间、精力,以及自己亲自接触流浪汉的肮脏(他是高档发廊)去做善事,这些就是证明。

企业的有社会责任感,想要有益于社会,如果他是真诚的、真心的,那么他一定是在用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去做善事、做公益。

比如我要开超市,在某个没有超市的地区开超市(当地还都是传统的夫妻店),并把它经营好,选择好产品而尽量低价,友善对待顾客,那么他这不就是在行善吗?

也就是说,这家超市不仅是开拓市场,还给当地的人带来了更高品质的生活。

对比这样的做法:偶尔拿钱去捐款等,然后自己的超市疏于经营和管理,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善待员工和顾客等。因此,这样的捐款是出于真的善心吗?

这是善行,但不是善心,而是私心。

人也一样。

我们忙着捐款的同时是否意识到,我在工作中钩心斗角、嫉妒、恶语中伤、任人唯亲、欺上瞒下;在生活中,漠视孩子的成长,不忠于家庭(妻子或丈夫)、慢待老人;蛮横无礼;争抢不排队等。那么,这是一颗善良的心吗?

善,就在我们每个人当下、此刻的行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