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真实的案例

几年前,我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负责营销部门,销售额几个亿。

接手营销部门之前,有一批产品即将上市。产品开发已经完毕,包装已经定稿。我看完上市方案后告诉董事长:“产品暂停上市。”

为什么?上市方案做得非常漂亮,开始看时很震撼,时髦的词汇、前瞻的说法,相关信息也有模有样。

但深入其中,有几个避不开的核心问题没有涉及,比如

(1)市场规模有多大。

(2)本品相较竞品来说,产品怎么定位。

(3)本品有什么优势。

(4)虽然通篇描述产品类别属性比较多,但本品产品属性方面

如何设定。

(5)最可笑的是,选取的产品类别是中低端价格范畴,公司的整体加工按照出口标准,成本很高。

(6)除了上市方案,我调取产品比对测试资料,结果没有。问研发部和市场部,都说品尝过了,产品没问题,挺好吃的。

多年的职业素养,让我果断按了暂停键!

暂停后,大家都埋怨我:“老板都同意了,也品尝过了,你又何必折腾?华东市场(尤其是家乐福)急要这款产品,总监是老板的亲戚,他们也认为这款产品很不错!”

我说:“我去找董事长。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可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我不能同意生产产品。在我的字典里,产品上市是不能这么马虎的,上市要花费不菲的费用,如果不能确保出厂前有成功的把握,那是浪费老板的钱!”

既然大家都这么自信,测试一下又如何?

我直接去找董事长,董事长人很好,说:“大家都吃过了,都说不错的。”

我回答:“怎么测试的,结果到底怎么样,我不知道,也没有任何资料可追溯。我自己也尝过,感觉也不错,但如何测试很重要,一定要做竞争比对测试,不做比对测试,我不敢确保胜过竞争品牌。”

按照我说的方式展开了测试,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没有一个产

品的关键产品属性能够胜过竞品。

关键是公司的产品研发实力在业内也是出名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市场部。他们的测试就是自己尝一尝,也不会测试的专业方法。

后来在开发产品时,别人告诉我:“研发部让我们品尝,开发产品是研发部的事,开发不出来,那是他们水平有问题。开发完产品,几个人尝一尝,如果吃着还不错,研发部给出成本,市场部算出零售价即可。”

研发部总监每次开会也说:“你来告诉我们怎么调吧,你说怎么调,我就怎么调!”市场部和研发部的对立和不配合可见一斑!

原来,他们是如此沟通的,也是如此开发产品的,这样怎么能开发出好产品?

我的回答是:“怎么调产品是研发部的专业,我不懂,听你们的。可朝哪个方向调,调到什么程度,调出什么成本的才可以,这是我的职责和专业,我说了算。”

后来,市场部与研发部分工非常明确,配合非常默契,开发出了不少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