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回归管理的本质:既要有制度,更要有温度

管理的对象是谁?是人类的工作社群。从表面上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工作,但是所有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所以,管理就是和人打交道。管理的本质就是用爱激发和释放每个人的善意。
愿意为他人服务,这是一种善意;愿意帮人改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这也是一种善意。
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把管理当成一种工具,认为管理的目的是完成绩效指标,就必须操纵控制下级的行为。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在他的著作中,对“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进行了细致分析。“胡萝卜是利诱,大棒是威胁,两者都是在利用人的弱点,即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去操控工作者,这与管理的本质背道而驰。”企业管理者普遍采用“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但是,在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采用这种方式管理员工,效果越来越差。
管理就是让员工的人生更有意义。

企业要生存,就要有经济上的回报,也就是产生利润,企业积累资本后再次投入,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如果企业家只是为了赚钱而经营企业,即使成功,他也没有创造价值。我们以金融大鳄索罗斯为例进行说明,他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出很多投机的工具,还写了《金融炼金术》这本书。但是,索罗斯创造价值了吗?我认为没有,他只是运用财务技巧把别人创造的财富转移到自己的口袋里。他的企业可能赚到了钱,却没有创造价值,没有为他人谋福祉。

管理学不是成功学,也不是生存学,管理学当然也追求成功,但是它追求的是有意义的成功,创造价值的成功。
现在中国有很多人误以为管理学就是成功学,大家追捧的都是成功的企业家。只要企业家获得成功,大家就觉得他的所作所为一定值得仿效,要学管理就得向他学习。我不是说成功者都不值得学习,我是说要研究成功者的行为,这个成功者有可能创造了价值,但是也有可能他的某些行为是破坏和转移价值。
当今社会有很多互联网消费型企业,包括电商平台企业,他们的一些行为是创造价值,给人们带来好处,推动社会进步,但是,他们也有一些行为破坏了价值。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仔细甄别,不要全盘接受,要学习这些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行为,摒弃那些破坏和转移价值的行为。

管理者通过提升员工境界而实现成功管理。

企业管理者提升管理能力就是把员工的视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把员工的成就提到更高的标准,锤炼其人格,使之超越自我,然后才能把员工的潜力、持续的创新动力开发出来,让他创造价值。
我对于领导者的理解是有人追随的人,如果有人追随你,你就是领导者。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人领到正确的方向上。
企业管理者作为领导者,要么是将他人领到正确的道路上,要么是误导他人,使之走上错误的道路。管理力不是中性的,不是越多人追随你,你越能忽悠人,你就越成功。企业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从事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你是在提升自己和你的追随者的境界,还是在让他们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