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办法 | 期待效果 |
部门按公司要求对月度或年度工作和结果等进行总结 总结要与计划呼应,避免报喜不报忧或者避重就轻的现象发生 | 每月一小报、半年一中报、一年一大报 月度报告主要以过程跟进为目的,确认工作、改善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对计划和对策力度进行调整 半年度或年度报告的重点在于确认工作及改善成果 |
为了及时反馈、跟进、检查计划的达成状况,及时调整计划,可以实施各种有效的报告制度,如一月一汇报、半年一中报、一年一大报。方针目标实施结果报告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报告形式。运用类似的方法,及时确认措施的落实和目标的进展情况,从而对实施方法、推进力度进行调整。没有及时的反馈,可能到了最终期限才发现工作还停留在原地。
另一方面,实施结果报告的总结也是有讲究的。在一家国内上市公司授课的时候,笔者问管理者们每个月是否进行总结,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进一步了解得知,这家企业的部门管理者每月月初必须提交一份长达40多页的月度总结报告。笔者问这家企业的部门管理者为什么要提交这么长的报告,结果他们说自己也很无奈。一是上级有要求,二是确实有很多多事情要讲。如果这种做法已经形成惯例(规范),甚至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时,问题就更严重了。如果有些人写的报告比较短,上司怪罪下来,说不定还会得到一个“水平低,肚子里没墨水”的评价。这样的“论文式”报告,不足之处显而易见:
(1)写论文式报告耗时多,用纸多,浪费大。
(2)行话、套话、废话多,主题不鲜明,管理没焦点。
(3)管理者总结、提炼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近几年,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懂得不少管理道理,比如,“管理上,简单就是美!”。可是一涉及到具体的管理,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做到“简单”了。
下面看看先进企业是怎样做总结的。
(一)实施结果报告书的内容
先进企业做实施结果总结时,力求简洁、高效、一目了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围绕部门实施计划中的课题和目标进行总结,重点阐述过去一个月、半年或一年所做的改善工作的内容。
改善实施后产生的效果、管理指标的推移或变化。
对实施结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
对存在的不足做出反省(对问题的再认识)。
针对持续的课题,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计划采取的改善措施。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计划跟进方法,它要求部门定期(每月月初报告上一个月的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一份计划实施结果总结报告书。原则上要求对计划的课题和目标进行总结,当然中途发现计划有遗漏或不足时,也可以不受计划的局限,及时予以补充。但是要注意,一些关键管理工作和管理指标必须得到持续关注,不能出现报喜不报忧或避重就轻的现象。方针目标实施结果报告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过程管理,强调反省和持续改进。
(二)总结报告的格式
总结报告有不同的格式,一种是纸质报告,一种是演示报告格式。
纸质报告格式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准确地看出实施结果与计划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管理者报喜不报忧现象的发生。此外,看纸质报告书还可以锻炼管理者的提炼总结能力。图3-2清晰地展现了《部门实施计划》和《部门实施结果报告》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3-2 计划和结果报告之间的对应关系
随着办公设备的进步,人们可以用投影演示的方式做报告,所以才有了演示格式的结果报告。尽管报告的格式不同,但是报告的内容却一样都不能少。表3-1是××企业月度报告的主要内容。
表3-1 ××企业月度报告的主要内容
上月重点改善工作完成情况(日常业务可以不做说明) | 关键管理指标推移状况(按PQCDSM进行分项说明) |
关键管理指标推移状况Q(按PQCDSM进行分项说明) | 上月管理与改善突破案例(可以提出复数个案例) |
本月重点改善工作计划,日常工作不做说明 | 需要公司高层出面重点协调的事项 |
(三)如何养成总结和报告的良好习惯
××企业为了让部门管理者养成良好的总结和报告习惯,制定了纸质报告规则。
案例:报告规则
(1)月度或年度报告的正文控制在两张A4纸之内,并采用公司规定的格式。用来作详细说明的背景资料,如改善报告、技术资料,可以作为参考附件,报告会上不分发;
(2)总结要围绕管理指标、目标和计划进行,不能只报喜不报忧,面对问题,不能避重就轻;
(3)总结要用数据和图表说话,要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杜绝行话、空话、套话;
(4)先说结果,再说过程、原因和办法;
(5)面对工作上的不足,要少说或不说客观原因,而是要从主观上找原因,积极研究并提出计划实施的对策;
(6)报告他人问题时,事先要与对方交换意见,确认事实,然后基于事实,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7)报告成绩时,切不可忘记指出并感谢其他部门或其他人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它本着简单做管理的原则,要求管理者围绕管理目标、指标开展工作,培养务实、有效的工作作风。
(四)从总结报告看部门管理绩效
从不同的总结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部门管理者的能力及他所领导的部门的管理绩效。
表3-2和表3-3分别是××企业制造部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方针目标实施结果报告书。两份报告书差异明显,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部门在提升管理绩效过程中做了哪些努力,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以及部门负责人对今后工作的认识和打算。
表3-2制造部20××年03月月度实施结果报告
《制造部20xx年03月实施结果报告》
部门职能:通过制造系统全面改善以较少资源保障对客户的准时交货。
行动指南:现场、现物、现实。
报告日期:20××年04月06日
年度重点课题 | 目标 | 当月改善实施内容 | 实施结果 | 反省与计划 | |||||||||||||
1.人均产出台数提升 产线平衡率提升 不良返工减少 搬送效率提升 动作浪费减少改善 | 人均2台提高到人均3台 | (1)要求员工认真学习精益生产方法,并主动改善 (2)对搬送距离进行了调查 (3)对造成不良的员工进行了批评教育 |
| 本月没有提升 下月力争有所改善 | |||||||||||||
2.生产各项费用降低 不良报废金额降低 动力费用递减 易耗品用量减少 其他费用递减 | 台均费用由380元降至350元 | 加强对不良产生的监督和控制 研究动力费用责任考核办法,和员工绩效挂钩 加强易耗品登记管理 |
| 本月比上月有改善,但是幅度不大 下月要继续努力 | |||||||||||||
3.改善客户交货水平 材料迟交货停线减少 内部配套延迟减少 临时插单次数减少 搬送迟延减少 | 从80%提升到90% | 对造成延迟的供应商提出更高警告 内部配套工作改善 要求销售部门改善工作,减少临时插单 | 本月较上月有所提升,相信下月会更好 | ||||||||||||||
4.产品品质提升改善 减少人为不良次数 关键作业标准化 典型不良解析和改善 | 终检合格率从86%提高到92% | 对人为错误进行重点教育 养成员工遵守标准习惯 |
| 合格率有下降趋势,管理上有问题要反省 下个月要努力改善 | |||||||||||||
5.工艺能力提升 磨具加工技术改造 搪瓷工艺不良率降低 冲压不良率降低 | 台均不良0.1件以下 | ...... | ...... | ...... | |||||||||||||
6.员工培养和文化建设 精英班选拔和培训实施 技术比武规划实施 管理专题宣讲活动开展 娱乐活动改善 | 每月1次活动 | ...... | ....... | ...... |
表3-3 制造部20xx年09月月度实施报告书
《制造部20xx年09月实施结果报告》
部门职能:通过制造系统全面改善以较少资源保障对客户的准时交货。
行动指南:现场、现物、现实。
报告日期:20xx年10月05日
年度重点课题 | 目标 | 当月改善实施内容 | 实施结果 | 反省与计划 | ||||||||||||||||||
1. 人均产出台数提升 产线平衡率提升 不良返工减少 搬送效率提升 动作浪费减少改善 | 人均2台提高到人均3台 | A线实施了一次工序调整,平衡率提高了20% 铺设了大物搬送滑道,节省人工5名 实施IE教育2小时 |
| A线平衡率提升效果不错,要推广到B、C线 大物搬送效率提升了,小物搬送需要研究 研究IE教育后具体运用 | ||||||||||||||||||
2. 生产各项费用降低 不良报废金额降低 动力费用递减 易耗品用量减少 其他费用递减 | 台均费用由380元降至350元 | 增加线上检查频次(每天2次增至8次) 以生产线为单位加装电表,由线长每天登记耗电量 易耗品减少课题改善启动 |
| 加装电表后,引导班组为单位的节电改善。可以请电工进行节电指导 不良报废前增加技术判定,以便减少报废量 | ||||||||||||||||||
3. 改善客户交货水平 材料迟交货停线减少 内部配套延迟减少 临时插单次数减少 搬送迟延减少 | 从80%提升到90% | 对交货差供应商进行3天前置预警管理 由调度员对齐套率进行专项管理 搬送指令看板机制导入 | 请求IT部门开发小插件,以便由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搬送指令看板机制优化 | |||||||||||||||||||
4. 产品品质提升改善 减少人为不良次数 关键作业标准化 典型不良解析和改善 品质保障夹具制作 | 终检合格率从86%提高到92% | 关键作业标准改进15件 选定表面不良、尺寸不良以及焊点不良作为优先解决的课题,展开小组活动 制作保障夹具6件 | 制作典型不良的限度样本,对员工进行教育 继续制作相关品质保障工夹具 小组活动持续推进 | |||||||||||||||||||
5. 工艺能力提升 磨具加工技术改造 搪瓷工艺不良率降低 冲压不良率降低 | 台均不良0.1件以下 | ...... | ...... | ...... | ||||||||||||||||||
6. 员工培养和文化建设 精英班选拔和培训实施 技术比武规划实施 管理专题宣讲活动开展 娱乐活动改善 | 每月1次活动 | ...... | ....... | ...... |
在我们的辅导下,经营者掌握了方针目标管理方法。他们十分高兴地告诉笔者:“现在评价一个部门管理者太容易了,通过他们的报告,你就可以看清楚他们的工作状况,原来管理如此简单。”
要知道,这种模式的报告是很难做假的,即使文字功底很出色,也不能做到“文过饰非”。同时,这也印证了另一个管理道理,即“管理中重要的是智慧,而非知识”。一家公司有几位能说会道的“高材生”,他们很快就露出了“只说不练”的原形,而另几位学历不高却乐于改善的管理者却脱颖而出,通过对比,企业经营者茅塞顿开。
当然,如果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再好的报告也有可能流于形式,管理跟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保障报告的良好效果,最好的办法是企业每月召开一次述职和质询会议。通过这些会议的召开,中层管理者、部门骨干员工得以与企业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