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何对流程进行切分

我们在落实公司战略要求时,通常会借用流程架构从上到下目标层层分解,从而实现战略的准确定位和可执行落地。

在搭建公司的高阶流程架构时,一般企业会参照APQC、华为、IBM、埃森哲等标杆企业的优秀实践做法,再结合行业或企业特点搭建。

由于同一行业价值链的相似性,各公司的高阶流程架构(L1~L2层)普遍带有一定的相似性,如电子制造型企业流程架构中的价值类一级流程有IPD、MTL、LTC、OTD、ITR等。但是,当沿着顶层流程架构继续往下分解到低阶流程(操作或执行层,一般为L3~L5层)时,每个企业就会因具体业务的不同而出现“百人百姓,千人千面”的情况。

流程Owner在搭建各自领域流程体系时,也会因缺乏经验或对流程的不熟悉而出现不知所措,不清楚对低阶流程如何切分才能满足企业未来及现阶段的业务需要。

流程边界切分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及场景而会有所差异,在流程前辈及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在此我们介绍三种常用的流程切分法,帮助各级流程Owner搭建符合公司业务特点的流程架构。

第一种,按过程或阶段切分。常见的有PDCA法、生命周期法、事前事中事后法等。假设某业务复杂的集团公司流程架构共四层,对于ISC(集成供应链)一级流程域——采购二级流程组——采购实施三级流程,如果按照过程或阶段切分,如何继续拆解到第四层的子流程呢?我们可以根据整个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输出物来识别,如需求申请表、竞价结果、下达订单、验收入库等,将第四层的子流程设为物资采购申请流程、物资采购竞价流程、物资采购执行流程和物资采购验收入库流程。

第二种,按对象类别、地域或重要性切分。对于流程切分对象有不同的业务场景,业务逻辑是并列关系,且流程运行实施存在较多差异时,我们可以考虑按业务的不同场景切分,如人力资源招聘流程可以切分为社会招聘流程、校园招聘流程、作业员招聘流程及内部调岗招聘流程等;客户关系管理流程可以细分为战略客户关系维护流程、关键客户关系维护流程、一般客户关系维护流程等。

第三种,按业务复杂性切分。适用于流程较复杂,整个过程中有较多关键输出物,为便于管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切分为连续的几段。如IT项目实施流程,可能需要几十个活动步骤才能将其描述清楚,如果设计为一个完整流程则不利于使用者的准确定位与查阅。此时我们可以将其切分为IT项目需求提报流程、IT项目立项流程、IT项目开发流程、IT项目测试验证流程、IT项目上线关闭流程等,提高了流程的复用性,防止不同业务间的流程重复设计,流程切分后其他模块就可以直接拿来调用。

实际在流程切分时,我们经常是以上三种方法的混合,因为有时不同业务实际及特点比较复杂,但最终目的还是服务好业务,提高内外部客户流程执行的便利性,不至于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歧义或混乱。因此,我们在流程切分时还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流程切分一定要参照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法则,按照业务端到端的视角,待切分的流程既要能涵盖所有的业务场景,又不能有遗漏和重叠。

第二,每个独立的流程都需要有自己的关键输出物,作为支撑流程本身独立的依据。

第三,对于业务复杂、流程活动较多的建议进行切分,确保流程大小适中,能清晰地展示在一张A4纸上。但对于重复度较高的业务流程建议进行合并,防止拆的太散,不利于整体流程体系的管理。

流程的切分看似是一件价值不高的工作内容,但对后续的流程执行和管理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切分不好可能会让员工在查阅相关流程时非常复杂,容易产生混淆,找不到自己需要使用的流程,甚至可能对流程管理的理念产生怀疑。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流程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不良品”,只有具备这种“零缺陷”精神产生的交付物才是我们业务部门需要的,也是流程管理人员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