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徐州市,有个季子挂剑台和季子挂剑塑像,反映了国人的价值观:以心交心,不惭己心,不欺暗室,君子之德。古人对于君子之德是有严格标准的,那些言行不一、前后不一、口心不应的人,不会被后代推崇。今天还能留存的,被民间塑像纪念的君子,都是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君子之品、君子之德。
季札是在中原诸侯的“旧世界”、礼崩乐坏的年代里,突然从蛮夷之地、“新世界”吴国冒出的一位礼学大家,震惊中原诸侯,包括以礼著称的鲁国。泰山上,有一处孔子望吴台,旅游解释是站在那里可以看到吴国,显示泰山之高,真是不懂孔子的精神追求,那是纪念孔子对延陵季子的尊敬与憧憬。
季子即季札,又称延陵季子,是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前544年,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论礼乐、国政、人才、治国,名动诸国,广受赞誉。
季子挂剑,说的是季札经过徐国时,徐君对他的佩剑很喜爱,季札以出使不能无佩剑为由,没有与徐君谈到赠剑。待季札返回再过徐国,徐君已去世,季札来到徐君墓前,解佩剑挂树上。
左右说:徐君已去世,留下剑有什么意思呢?
季札说:当时徐君钟爱我的剑,心里就已经答应相赠。因为出使任务在身,宝剑是使臣的道具,才不能相赠。现在出使任务完成,我是要履行当年心愿,将宝剑赠与徐君。不能因为朋友去世,就违背我的心意(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而悖吾心哉)!
后人推崇季子挂剑,建雕塑纪念,是对信用、友谊、真诚的赞颂,与管鲍之交可并列春秋时代相交以心的典范。
五让君位。
前560年,寿梦临死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季札说按照嫡长子继承礼制,应该大哥继位,不能坏了规矩(周礼),一让。办完寿梦丧事,诸樊要季札继位,季札不肯,还跑去种地,二让。前547年,诸樊战死,馀祭又把季札叫来,让他继位,季札还是推辞,三让。前530年,馀祭死去,馀昧也让季札继位,季札第四次拒绝,四让。
前526年,馀昧死,馀昧的儿子公子僚继位,即王僚,诸樊的长子公子光统领军队。前515年,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帮助下,让专诸刺杀了王僚。季札从晋国出使回来,阖闾假意请季札做吴君,季札第五次拒绝君位,先祭拜先君复命,再拜阖闾。
吴国一门两代人,出了季札四兄弟这样高风亮节的君子仁人,第二代却有王僚、公子光(阖闾)等挖空心思、手足相残(专诸刺王僚、离刺庆忌)的堂兄弟。真是不可思议的家族。
季札观乐。
季札来到鲁国后,提出要观赏完整的“周乐”(《诗经》之诗、乐、舞)。叔孙豹请示鲁襄公后,破例为季札演示了一遍完整的周乐,据史料记载,这也是鲁国唯一一次完整演奏周礼。
首先响起的是《周南》《召南》,也就是《诗经》“关雎”等二十五篇,季札欣赏完后说道: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美好啊!一切都是新开始,打下了基础,还没有开花结果,但是所有的人都勤劳做事没有怨言啊!
第二部分,国风里的邶风、鄘风、卫风,也就是描写卫国风情的三十九首乐曲。季札听完后,长长出了口气说道: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美妙啊!如此深邃!有了忧愁,却并不困窘。我听说过卫康叔、卫武公的品德,刚才演奏的应该就是卫国的音乐吧?
叔孙豹开始佩服季札,接着演奏第三部分《王风》(十篇)。季札听完说: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美妙啊!有了沉思,却并不畏惧,这是从成周迁往东周时的乐曲吧?
第四部分演奏《郑风》(二十一篇),季札听完后说: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美好啊!可惜过于沉溺细节,人民恐怕不堪用矣,这样下去是要衰亡的呀!
第五部分演奏《齐风》(十一篇),季札说:美哉!涣涣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美妙啊,如同波浪之澎湃,如大风之飘荡。这是大海的声音,是姜太公他老人家的功德吧!这样的国家不可限量啊!
第六部分演奏《豳风》七首,季札说: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美妙啊,自由奔放,欢乐却不淫邪。这是周公向东迁移时的作品吧!
第七部分《秦风》(十篇),季札听完说: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这次季札没有说美妙,而是说这是夏天的声音。到了夏天就意味着能壮大,大到丰盛的程度,只有周的旧邦才有这种场景吧?秦国正是西周周王室的旧地。
第八部分《魏风》(七篇),季札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美妙啊!雄浑顿挫,既有宏大的格局,又有婉约的旋律;虽然险峻,却很流畅。如果以品德辅佐,这就是一位明主了!
第九部分《唐风》(十二篇),季札叹息着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唐是晋的前身,唐风表现的是晋国先祖姬叔虞时代的风貌,季札说,思虑深深啊!这是陶唐氏的后裔吧?如果不是,怎么会有如此幽远的忧虑?如果不是高尚品德的先祖熏陶的后代,谁能做得到呢?
第十部分《陈风》(十篇),季札叹息道:国无主,岂能久乎?这些国家没有主心骨,能长久吗?意思是陈风的音乐很乱,没有“主旋律”或风格。
第十一部分演奏《桧风》《曹风》,桧即今河南密县,前769年就被郑国所灭,曹就是那个偷窥重耳洗澡的曹国,这两国音乐季札没有做点评,就请叔孙豹直接演奏《小雅》(七十四篇)。
季札听完《小雅》后说: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美妙啊!有思想却没有贰心,有埋怨却不说出来,这是周德衰败的时候吧?依然保留对先王的怀念啊!
第十二部分《大雅》(三十一篇),季札听完肃然起敬,说道: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之德乎?哎呀,广博浩大啊!一派熙熙繁华的景象。虽然曲折,却保持正直的主干,这是歌颂文王的品德吧?
最后演奏的是《颂》(四十篇),季札说: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慌,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到君子之德顶峰了呀!正直而不倨傲,能曲却不屈服,抵近却不逼迫,离开却不离心,反复却不厌烦,哀伤而不忧愁,快乐而不慌乱,常用却不匮乏,广远而不炫耀,给予却不奢靡,收取而不贪婪,静穆而不静止,行动却不随意。五声调和,八方平衡,节奏有度,收声有序。这些都是品德修为盛大才能达到的境界啊!
能从音乐里听到如此境界,季札对音乐的品鉴足以惊艳当世!
随后表演舞蹈《象箾》《南龠》《大武》《韶濩》《大夏》,季札都做了点评,最后表演《韶箾》,季札站起身,神情恭敬地说道:功德达到顶峰了!如上天无有不覆盖的,如大地没有不承载的。功德达到顶点,再也不能增加了。我就聆听到这里,再有其他音乐,也不敢继续欣赏了。
季札在鲁观乐论礼的事情,迅速传遍诸侯国,各国无不惊叹:原来最懂周礼的竟然是一个吴国的蛮子!
高手成名,只在一夕。人若无名,专心学习。学到极致,成名何难?
挂剑这件事过了三十年后,为了躲避侄子们的内斗,季札去了江苏常州,古时称延陵,由此得了“延陵季子”的称呼,并终身不再回吴都姑苏。
徐国人赞赏季札的行为,歌唱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今在徐州云龙山西坡杏花村内,有徐君墓、挂剑台,横额上镌刻着“季子挂剑台”五个大字。徐君墓冢旁筑有碑亭,铭刻着挂剑故事的原委,景墙两侧镶嵌着题刻:挂剑酬心,践信泉台。
季子挂剑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很能反映古人对于“君子”的期许:不在意千金宝剑,而看重对自己的承诺。不是外在约定的兑现,而是内心意愿的实现。
杜甫在《哭李尚书》一诗中有:欲留挂徐剑,犹回忆戴船。黄庭坚《李濠州挽词》也有两句: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季子挂剑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这是中国人期许的君子之品的“自由意志”,寄托着对包括管鲍之交、百里奚蹇叔之交等在内的“中国式友情”的美好信念。
世间存此高贵品格符号,就是让高尚者振奋,让卑劣卑鄙自惭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