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五项基本任务

在每一个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有各种各样并不属于“管理”的工作,比如说公司总经理亲自出马谈一个大合同、车间主任亲自设计一种新夹具等,这些工作很重要,但并非“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管理者的时间非常不好调配,会被他人占用大量时间,所以很多管理者的效率并不高,他(她)们成天忙忙碌碌,但优势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但是,管理者有自己的任务,对于管理者来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令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乐团的指挥是很好的例子,他(她)通过对乐手的激发和调配,将乐团中个体的演奏组合在一起成为整体的曲目。

“决定企业绩效的,只有管理者。只有管理者才能让企业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只有管理者才能创造出额外的绩效”……“自从柏拉图以来,‘美好社会’的定义就是能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段话不太好懂。真想弄明白其中的含义,需要稍微了解一点西方哲学的内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肉体及灵魂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有目的然后才有目的的实现。所谓整体大于部分,是指整体有着部分所没有的功能,相比于部分的总和而言,其性质发生了变化。用一个不见得恰当但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可以表述如下:

-​ 1+1+1=3(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观)

-​ 1+1+1=3X(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存在。这和认识论相关,即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总是先认识整体,再认识部分。比如先看一个人,才会看到他的手、脚或脸上的雀斑。企业也是同样,我们会先有整体概念,才会再去看它的产品、厂房、CEO和技术总监。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现代系统论的前身,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udwig Bertalanffy)57认为,系统的整体性能可以大于各要素之和(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相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中的人和资源凑在一起并不能增值,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时候,管理者就是企业的灵魂和大脑,起统率作用,必须用管理创造出额外的价值,是诸多零前面那个壹。

在企业的团队户外拓展运动中,一般会有一个“毕业墙”的设置。“毕业墙”墙高4.2米,只凭单人的力量不可能翻越,必须要求团队合作,用合理的模式和计划以及共同的行动来确保每一个团队成员翻越墙体。这是企业系统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鲜活例证。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整合手边的资源,使其发挥整体的功效从而大于部分之和,其中有五项基本的“管理”任务必须去做,这是管理者和非管理者的区别所在。这五项任务如下:

1、制定目标。确定总目标和分目标,并把目标告诉应该告诉的人。

2、组织工作。这儿的“组织”是动词,即根据目标对工作进行活动分析,然后把活动拆分为可以进行管理的作业,并进行任务分配。如果有必要就建立新的团队、安排新的人员来实施这项工作。

3、激励和沟通。为了达成目标,与相关人员进行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同时对团队成员进行各种形式的激励。

4、绩效管理。包括绩效标准制定、绩效分析、绩效评价、绩效沟通。

5、培养人才(对自己而言,就是持续学习)。

管理者通过这五项工作实现资源整合,平衡当前和未来的企业需求,让身边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发挥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