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流程划分,管理指标可以分为过程型和结果型两类。过程型管理指标用来衡量工作量或工作进度,而结果型管理指标则用来衡量工作结果,二者相互联系。
过程型指标,例如员工培训的课时数,反映的是员工培训这一工作的过程。
结果型指标,例如中级技术资格考试合格率,反映的是员工培训的结果。
为了达成某种工作结果,在事先明确定义达成目标的具体过程时,我们可以同时设定结果型和过程型两类管理指标,这样做可以有效地保障目标的达成。
如果实在不能明确定义工作结果,我们也可以只定义过程型管理指标,以此确保工作本身的落实。比如,与其定义“有效培训人次比例”或“员工培训满意率”等不明确的结果型管理指标,不如定义“员工培训课时数或学分数”等相对明确的过程型管理指标。
在评价一项工作时,我们应尽可能使用客观的和可衡量的量化管理指标。道理很简单,如果下属将管理指标定义为“提高员工意识”,管理者就无法评价,因为我们都不能明确怎样是“提高了意识”,更谈不上对下属是否将员工意识提高了30%进行判断。反之,如果以“员工人均提案件数”、“员工改善参与率”作为管理指标,目标是员工人均提案件数、员工改善参与率一年内提高50%,这些是很容易把握的。这样的管理指标既客观,又容易衡量,便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