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懂管理,才会不偏离轨道

牧场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牧场经营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TMR管理、挤奶管理、繁殖管理、防疫管理……牧场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管理升级,深入管理精髓,突破传统模式,从粗放到精细、从管人到管事、从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从管控型转型为服务型。管理的最终成效,管理者起着决定性因素,因此,管理者只有精通管理,才不至于偏离管理的轨道,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驱动牧场管理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一、决策之前,先做计划

管理者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首先要做好两件事:计划和决策。管理者根据对牧场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牧场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表述牧场,以及牧场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管理者根据市场的需要、变化及牧场的自身能力,通过编制、执行、检查、评估计划,确定牧场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有效地利用牧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协调安排好牧场的各项活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计划完成后,就需要确定做还是不做,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做,这就是决策。换句话来理解,决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获得一定信息和资源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做出达成牧场目标的决定,以可行方案为依据,根据长、中、短期战略发展计划,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进行全局性思考和部署。

离开科学统筹、高瞻远瞩的计划,决策必然具有风险性和偏差性,而决策又是一个循环过程,贯穿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所以说,没有科学的计划,就没有正确的决策;没有正确的决策,牧场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就会偏离轨道,愈行愈远,与牧场的既定目标,背道而驰。

二、既重管理,也重梳理

管理就是制订、执行、检查和改进。制订就是制订制度、规范、标准、流程、记录。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也就是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规律,找出差距。改进就是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订纠正、预防措施,持续改进。

牧场设置的班组、岗位都是为实现牧场的总目标服务的,几乎所有工作都不可能完全是单个部门或独立个体独立完成,或多或少与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发生纵向或横向联系。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就要做好梳理,梳理班组之间“内部客户关系”和工作衔接流程,梳理岗位之间的互补或制约机制,这样,才能形成牧场有效、高效管理的闭环和循环,不至于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推诿,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可以这么说,不做梳理就直接切入管理,必然事倍功半。反之,做好梳理再导入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情境管理、授权管理等管理手段,必然事半功倍。

三、擅于授权,掌控过程

牧场饲料采购、储存、搅拌、投料、挤奶、繁殖、防疫等任务量大、系统性强、程序性严,这些工作要求管理者要统筹计划、精心组织。要做到指挥有序、协调顺畅、领导有方、控制得当、配合默契,环环相扣、无缝链接,这就需要管理者“充分授权”和下属“履行责任”,通过互动,提高效能,确保牧场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牧场管理者不仅要授权,而且要会授权。授权不是让下属简单参与,也不是让管理者弃权。授权给下属,不是让下属代理职务。授权不只是授责,还要放权。授权不是做和不做、谁去做、做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包括各种资源的动用权力,即有关人权、物权、财权的动用权力。

牧场管理者通过建立信任机制、培养机制、追溯机制,对授权的下属进行跟踪检查、信息反馈、指导监督,方可控制授权风险。对工作完成的期望值、要求、标准、进度、成效等具体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确保及时调整、纠偏。

四、提供机会,成就他人

要把牧场员工培养成管理能手或者业务精英,管理者必须对其进行管理理念、管理知识、管理技能、管理方法的培训,使之快速成长起来、成熟起来。管理者要做好“群雁”里的领头雁,学会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这样才能飞得远。作为管理者,关键不是自己多么高明、绝对正确,而是在于发挥一个团队的作用,使整个团队有能力、有激情,还要善于挖掘团队成员的潜能,最大程度发挥团队价值和作用。

牧场管理者要想从日常工作的琐事中脱离出来,就要懂得做管理教练,管理者不是顾问、不是老师、不是医生,更多是帮助下属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让下属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帮助下属理清思路,在迷蒙中走出困境,找到方向,沿着对的方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寻找答案;帮助下属锁定目标、精准规划、执行到位、改善提升、评估效果,达成目标。

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搭建更好的工作平台,让下属参与到经营管理当中去,而不是置身事外;这样,管理者就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多角度去审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节点,确保下属不偏离方向、不脱离轨道。下属成长了、成功了,管理者也就更加驾轻就熟,运筹帷幄。

五、铸造品牌,信守契约

作为牧场管理者,信守承诺是衡量个人品行和权威的重要杠杆。没有把握的事,不要轻易做出承诺,一言既出,就要说到做到;说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写什么,写什么做什么;面对下属的需求,管理者要根据客观实际,能做到的竭尽全力帮助、支持,做不到的做好解释或做好分阶段逐步实现的措施,分析透彻,沟通到位,即使未来发生偏差,下属也不会去责备或怀疑你的品性和能力。

牧场管理者和下属之间,只有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才能互通共融,达成工作上的默契;积极配合,合力共赢,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合作伙伴和利益共同体,才能为牧场的发展发挥各自不同的价值和智慧,分享属于自己的胜利成果。只有真正懂得、悟透管理之道,管理者才算真正的成熟、优秀、卓越,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别人。这条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普遍可以遵循的管理科学和管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