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社会企业的内心

会有那么一天,很快,尤其是在那些更文明的社会中,所有的企业都成为社会企业。即企业的职能,不再是拥有者的盈利问题,而是他会以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

一家在努力解决周围社区的早餐问题的餐馆就是一家社会企业。在它面前,那些喊着顾客是上帝的、提供优质服务,而实际上只为赚钱的企业,就会显得如此的虚伪、龌龊、贪婪。

当我们在谈论专业化、战略、技巧、标准化、人才、竞争、品牌时,如果缺乏一颗仁爱之心,那么,会在仁爱的文明社会中倍感羞愧。就如一个贪婪、自私、冷漠、暴力、保守的高智商的人进入了一个文明、开朗、仁慈、友好、善意、创新的名牌大学的班级时,会感到内心的孤独。大家不会因为你的好成绩而尊重你,你别想以此为荣。

大数据很流行。不过,一个仁慈的心与一颗贪婪、自私、争夺的心对它的谈论就会不同。一个以它为牟利利器的人,看出了问题也最终无法解决问题,因为最终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善与恶,在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片刻。当然,也在每个人生活的每一个片刻。

社会企业的参与者们,如果有足够的自我觉察力及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真实,那么就会看到,自己的内心的出发点到底是出于对某个社会问题的深刻的体验后的巨大的责任感、紧迫感,还是出于名利及只是一个工作的选择,即为了谋生。后者,自然不是社会企业需要的人。因此,判断一个社会企业,更需看他们的人的内在。

很多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高素质的年轻人,热心投入到社会企业中。但是,先明晰自己内心的出发点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涉及社会企业本身的运作状况及个人的全方面发展。

作为消费者呢?

如果是一家社会企业,即他们以社会责任和人类贡献、进步为核心,那么我们多购买他们的产品,也就是通过他们在为社会、人类的生存、幸福生活、进步做贡献。反之,那些以私利为核心的企业,如果购买它们的产品,那么我们是在做着什么呢?

什么样内心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没有借口,自由意志乃人类之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