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能回忆起儿时玩积木的情景吗?无论我们的积木垒多高,坍塌的时候,底部的那一块或几块总是完好的。这就是基石,无论企业如何坍塌,基石要在那里。
还有一个负面角度的联想,南斯拉夫有一个电影叫《桥》,里面有一句台词:“要炸掉整座桥,只有在一个地方放炸药才行”。显然,基石没有了,整个企业也会完蛋。
我们这代人有幸看到,被国内手机厂商视作“无敌”的诺基亚,因为产品被苹果歼灭,整个企业不可避免的坍塌,而坍塌之时,它的现金流、技术储备、品牌、团队都是非常棒的,这多么像那座被炸毁的桥!
从系统看产品——企业的基石
我们在《产品炼金术》曾经提及过产品是系统的观点,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把产品放到系统中,会看到什么呢?
如果只看到手中的产品,就要把产品质量做好,功能做强大。如果我们看到产品和一个消费者,把这二者看做一个系统,当然可以把产品做到微利,用这个主产品赚取客户,然后利用关联性产品赚取利润。
消费者喜欢小米手机,再买点保护套,米兔公仔,耳机,手机外置摄像头,小钢炮蓝牙音箱的时候,怎么会再去逐家对比价格,于是,这些产品上出来的利润,比关注度高的手机上产出的利润多。
如果我们看到产品和一群消费者呢?把这些看做一个完整的产品系统,当然可以考虑给一部分人“免费”,另一部分人高收费。QQ就是这么干的,大部分人玩QQ是免费的,这些人能帮助QQ获取含金量高的客户,这些含金量高的客户,会掏钱开一个5000人的Q群,会掏钱玩游戏,于是“产品系统”的内涵又变化了。
如果我们看到的是生产这个产品的企业,和消费这个产品的社会,把这看成一个系统,显然,这个系统更大,各种商业模式就会诞生。
现在很多房地产商热爱“农业”,搞“三农”,他们显然不是站在农产品的角度上考虑的,他们是要借农产品拿到政府的补贴,补充他们的现金流,他们要借农产品的壳,向银行获取低息贷款,补充主业的现金流。
从系统中看,产品就是一个基石,在此之上,可以构建绚烂无比的企业帝国、各种“耍酷”的商业模式。
产品,就是小孩子摆在地面最底层的积木,也是企业系统的基石。
从时间轴看产品——企业真功夫
从时间轴观察一个对象,首先得了解大周期,小周期的分别。
科学家说,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另一个小冰河期,具体而言,就是以10年为单位看,我们的地球是越来越冷的。这就是大周期的例子。而对于我三岁的儿子来说,他不是科学家,他是以自己的眼光来看世界的,他用的是月为单位的方法,他问我,为什么几个月以前要穿棉袄,现在只穿一件短袖,我告诉他,因为几个月前是冬天,现在是夏天,气温升高了。这就是小周期的例子。同样是生活在地球上,到底是变冷了,还是变暖了?
产品也存在同样的观察视角。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网上听歌已经成为习惯,不太可能去购买,所以,通常我们很难想象还有卖歌的“产品”,这种产品早该淘汰了,卖这种产品的人应该会破产。然而,事实上不是,很多小店都在卖这种东西,一张512M的TF卡,里面据说有几百首歌、戏曲,很多老人去买,买来放到自己的收音机里面,高兴得不得了。这种卡多少钱一张呢?100元!(淘宝上一张4G的卡15.8元)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平庸产品”也可以活得很好,但不可能活得久。利用小周期的机会,也能活得很好,企业家也可以发财、“出人头地”。当年敢于打广告的老板们都发财了,当年勇于搞深度分销的企业也有很多成为了一线企业。然而,从大周期看,产品依然是基石。
你周围可有这样的亲朋好友,以前喜欢“真诚到永远”的品牌空调,现在看也不看这个品牌,现在非格力空调不买的?曾经,以各种“产业报国”“民族品牌”号召消费者的企业,现在都在哪里?老百姓给了他们机会,给了他们时间……还会给多少机会他们呢?
我们在本书中说讲述的内容,是一个时代机会下的方法,而且我们相信,在未来5-10年间,会成为企业界“例行”的方法。但即便如此,也可能只是一个10年级别的“小周期机会”,只能帮企业赢得时间和门票,企业如果不在产品上持续努力,不像乔布斯一样,以宗教一般的热情去创造伟大产品的企业,终究会如同一颗流星。
从时间轴上看,即使一个企业风华绝代,也不过弹指一挥而已。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只会留下更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