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锅里放进一只温度计,上面显示100度,人们会说水开了,是因为温度计显示了100度,所以水开的吗?不是。温度计显示100度是水开的结果,而不是水开的原因。烧开一锅水,需要架设锅灶、准备燃料、安排人手,并在准备就绪后点着燃料,再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财务报表之于企业经营,就像温度计之于水。
经济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包括政策法规、地理位置、资本市场、人力市场、经理人市场、商品市场等。在既定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关键成功要素、市场机会等因素后确定经营战略,然后进行资源配置,当资金、物料、人力和经理人都具备之后,企业就开始运营了。在经营过程中,财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收集、记录各项经济活动,经营周期结束后,财务报表就可以编制出来了。可见,财务报表是经营活动的事后结果反映。我们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时,只知道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至于前面的一系列内容,我们则知之甚少。
财务报表的缺陷不仅仅在于其事后特征,还在于其反映的信息维度不够全面,一锅水除了有温度这一指标特征外,还有水量、水质、成份等多种指标,对这些指标温度计无法显示。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编制而来,会计准则范围之外的经营活动会被排除在外。它只从货币度量的角度来反映经营信息,如果一项资源、活动、事项无法相对合理地用货币来计量,那么它就不反映。风投公司在选择投资目标时,除了看企业的商业模式外,更多的是关注经营团队,无论商业模式还是经营团队,财务报表都不反映。连锁社区超市的门店是它服务顾客和获取收益的重要渠道,门店的价值在财报上同样无法体现。
一些财务初学者,看到财务报表就一头钻进各种数据和比率中去,然后是洋洋洒洒的数字罗列和图表展示。财务报表对经营活动来讲,只是一面不完整甚至可能扭曲的镜子。当王后虔诚地问镜子“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时,镜子可能会诚恳地告诉王后“您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镜子并没有刻意撒谎,只是因为它考评的女人中没有包括白雪公主。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为谁创造价值呢?大股东、小股东、经理人、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相关各方都希望是为自己创造价值。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对一方的价值创造可能意味着另一方的利益损害。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哪方想从企业长期地获取利益,企业的可持续获利都是不可少的。
企业的持续获利能力受到经营环境、行业政策、市场竞争、要素市场、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更与企业的战略定位、资源禀赋、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市场地位等个体差异存在莫大关系,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结果。对企业进行分析首先要从这些角度着手,在此基础上再来看财务报表。
由于财务报表可能存在对经营事实的扭曲,识别出“扭曲”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不靠谱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也会是不可靠的结论。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之前,对其可信度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
企业分析的框架应该是:环境分析—战略分析—财报可信度分析—财报分析—前景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就报表论报表。要做好企业分析,就要先放开财报。
人们常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来批评他人的认识误区,企业分析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对其他事物的理解。
有些只有小学学历的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会说,“学历不算什么,李嘉诚也只读了小学,照样成了华人首富。”这是属于只看到了一个人的报表上的“学历”这个数据,而没对其他因素做对比分析,等他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由于对自己已经不抱希望,再也说不出类似的话了。
在股票市场的大牛市下,几乎每个炒股的人很快都会赚取不少利润,入市一两个月的人也开始给身边的朋友传授炒股经验,俨然是天生的炒股高手。然而,几个月后股市急转直下,这些新入市的朋友不仅没有盈利,还出现了不小的亏损。前几个月的盈利是投资报表反映的数据,但是,这个数据的背后原因是疯牛这一股市环境,而不是炒股能力的优秀。有句话叫做“不能把运气当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只看到报表上的漂亮指标,还要做更前端的分析。
很多领导喜欢说“我只关心结果”,并显出一副对过程毫无耐心的样子。对于一件事情,关注结果是没有错的,没有结果就意味着没有达到目标,劳而无功。但是,只关心结果的思维方式是短视的,因为没有正确过程的结果是不经济的,在财务视角下不是最优的,也不是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