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熊亚柱的 “三维积累法” 时间:19:53
1.日常记录法:坚持电子日记,用 “三分钟故事” 记录工作灵感,如某次培训中学员的提问,可延伸为书中 “常见误区” 章节。他建议每天花 15 分钟记录,积累 2 - 3 年即可形成书籍框架。
2.项目萃取法:每个咨询项目结束后,将报告中的方法论与案例提炼为 “企业可用的工具包”,如为马可波罗瓷砖做督导体系咨询后,直接将方案转化为《手把手教你做专业督导》的核心内容。
3.工具辅助法:近年使用语音录入(如苹果
Office)加快写作速度,后两本书籍 60% 内容通过语音生成,再修改逻辑结构;借助 AI 工具(如 DeepSeek)检查错别字并优化表述,解决 “手写慢、改稿累” 的痛点。
(二)杨序国的 “咨询场景转化法” 时间:53:37
1.项目全流程记录:将完整咨询项目写成 “职场小说”,如以某企业从产品型转向服务型的转型为背景,记录与高管的思维碰撞、员工访谈过程,既呈现方法论,又还原实操场景。
2.视频语音转文字:用腾讯会议录制 2 -
12 小时讲座视频,自动生成 2.5 万 - 15 万字文稿,再按 “背景 - 问题 - 方案 - 工具” 的逻辑剪辑整理,如“年度经营计划”一书便源于 12 小时课程的语音转化。
3.课程体系书籍化:将 2 天公开课内容拆解为书籍章节,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 “组织能力建设” 模块,扩展为独立书籍,补充咨询案例和工具表单,使课程内容从 “短时输出” 变为 “长效知识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