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易,大人君子的休闲游戏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古代学易的君子们,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玩易,观易卦之象、玩卦爻之辞。对于古人,尤其是大人君子来说,《易经》就是最好玩、最有意思的玩具了,因为其变化无穷,精神内涵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前面我们也讲到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如果能够慢慢去体会每一卦中的这些变化,那是非常微妙、非常精彩,中间可以说奥妙无穷。有一句古诗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觉春去已多时。”如果我们学易真的是学进去了,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好玩得很。我在这一段时间,因为要准备《易经》讲义,晚上有时间的话一般都要看看与《易经》相关的书籍,结果稍不注意,一下子看到后半夜也舍不得放手。平时我老跟大家说要守子时,结果自己一读易,就把守子时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一般还是尽量不要晚上看《易经》才对。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要当好一个君子,也必须要懂得娱乐,要有点娱乐精神才行。学习《易经》有个特点,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正事、当成一件大事来学,你未必能学得好;相反,如果有点娱乐精神,把它当作可乐的事,想到了就玩一下,不知不觉当中,对《易经》的变化规律就会有所领悟了。这是一个学习的心态问题,学习其它知识也是如此。为什么小娃娃从一岁咿咿呀呀话都说不清楚,到两三岁后基本就掌握了全套的语言呢?为什么我们现在好多人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学外语,学到大学毕业还是磕磕巴巴的学不好呢?就是因为你不放松,把这个外语当作正事在做,反而就不行了。我们看小孩子咿呀学语,他是边玩边学,这个玩具是车车,那个玩具是牛牛,车车可以坐坐,牛牛可以骑骑,就这么玩着玩着,他就什么都记住了。所以我们学《易经》,要学习小孩子,要学会玩,在玩《易经》当中混日子,那是非常美妙的事哦。

古人有很多玩易玩出大名堂的例子,刚才我们说邵雍这个人就是如此。北宋五子的时代,国家太平、文化繁荣、经济也很发达。邵雍《易经》搞得那么好,却毫无用武之地,当时对外没有大的战争,对内政治也比较清明,他又不想参与宫廷那些麻烦事。如果是生在陈抟的年代,还可以像诸葛亮一样去给人家当军师,去建功立业。太平时节没什么正事好干啊,平时就只有玩《易经》了。

邵雍是很会玩《易经》的。有一天他上街买了一把很好的椅子,回来觉得很高兴,闲来无事,就想给椅子算一卦,看看它的命运如何。他把结果推算出来后,就写在椅子下面,然后看这个结果是否应验。有一次,有个修仙道的人跑到邵雍家里来玩,坐到这把椅子上面,摆龙门阵一下高兴了,竟然把椅子坐垮了。这个道人非常难堪,就说邵先生啊,不好意思,我把椅子给坐坏了,真是惭愧啊!邵雍听了笑着说,没关系啦,这把椅子今天活该要坏的,你老人家到我这里来,就是为了印证这把椅子的天数啊!说着就把椅子反转过来给他看,只见下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此椅当为仙客坐破。”

大家看,邵子这种玩法舒不舒服?玩得真是高雅啊!现在一般人玩的什么呢?都是很低级的东西,打牌买马、喝酒吃肉、卡拉OK这些,真是很差劲啊!我们在座各位都是有雅量的君子,但愿就这么玩来玩去,说不定也要玩出几个易学大师出来哦!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邵雍和他儿子。有一天傍晚,邵雍的邻居来敲门,先敲了一下,然后敲了五下。邵雍就问,什么事啊?邻居说,我来借东西。邵雍说:“不忙说,不忙说,我来猜一下你要借啥。”他马上就给儿子说,我们一起来算卦,看你算得准还是我算得准。于是他们用数字起卦的方法,先敲一下是乾为上卦,又敲五下是巽为下卦,就成为天风姤卦。邵雍的儿子就说,这个人是来借锄头的。邵雍说不是,他是来借斧头的。于是他们把邻居请进门一问,人家果然是借斧头的。这下邵雍的儿子有点想不通,为什么是斧头不是锄头呢?于是就对他老爹说,这个姤卦上卦为乾,为金;下卦为巽,为木。巽者入也,姤卦是木入于金,是一根木棍插入金属之中,显然是锄头嘛。但是你老人家为什么就认为不是锄头而是斧头呢?邵雍听了哈哈一笑,说,实际上我们爷儿俩的分析都对,但是你只着眼于卦象,而没有看到现实。这个人是晚上来借东西,锄头是早上到地里干活才会用的啊,晚上肯定是要劈柴烧火做饭嘛。

我们说用这个《易经》来起卦断卦,不仅你在卦象辞义上要清楚明白,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不能成为书虫,顽固僵化。邵雍父子所过的这种生活、这种玩法,确实就很高明,父子其乐融融,很有情趣味道。“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易经》确实是可以这么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