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做无数个产品系列,赌的是概率,只会劳民伤财。
很多企业上来就喜欢搞价格战,操作上不一定是价格低,而是给很大的力度,比如订货5万送面包车,定10万送金杯,定30万送依维柯;或者用巨大的折扣来鼓励客户来订货,典型的是定5万给5%折扣,10万给8个点折扣,15万给12点的折扣,20万给18点的折扣,总之,就是让经销商多订货。
随着经销商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少有人会轻易上当了。这时候,企业就会采取多产品线策略。
什么意思?就是多个品牌,多个系列,多种包装,虽然产能上没有问题,但设备少,尤其是调和设备少,一种油灌到多个品牌包装李,各产品之间的价格甚至都一样,企业赌的是概率论,销售人员也是瞎猫碰死耗子,好坏产品一把抓的撒向市场,总会有款产品会被人看中,只要有一款产品赚钱就够了。
这么想看上去好像没问题,“不就是增加了点包装耗材吗,反正油都一样”,其实,如果是正规操作,单位成本将大幅上升:每个品种,都要备货或临时灌装,这都要时间和占用资金;都需要设计对应的广宣物品,如单页、海报、吊旗、横幅等,殚思竭虑;即使是促销品,也要不同的logo设计,徒增烦恼;每个耗材,比如包装、纸箱、标签等,都是小批量,拿不到好价格,增加成本……最要命的是,销售人员不知道如何给客户推荐产品,一家公司灌装的产品,你能说这个好那个孬吗?只能让客户选择。
也就是,企业不知道哪个产品能卖好,自己都困惑,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客户,客户也只能盲人骑瞎马,最后,大家都是撞运气。最后形成这个地方某款产品卖的好,那个地方某个品牌卖的不错,虽然个别区域是赚钱的,但利润被其它滞销的产品冲抵,企业实际上赚不到钱。
正确的做法是:避开大佬们的锋芒,从边缘接入,迅速聚焦,单品致胜。但不是选冷门,比如制动液这样的小众产品,而是看大众需求里,哪些需求没有满足,比如工程机械市场的机油档次偏低,包装形象差;船用油市场需求大,但没有一个主导品牌,这都是可以选取的方向。
上海某润滑油企业,聚焦于渔船市场,每年的开渔节前,都会做很大的市场活动,在不显山漏水的情况下,年销过亿;还有东北企业,聚焦于农机市场,不是拖拉机,而是大型的农用机械,尤其是收割机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和口碑;某企业,更是大胆开发渣土车专用油,每个省会级城市渣土车都在2000辆以上,地级市也有1000台左右,虽然起步才两年左右,但已经攻下了几十个市场,年销5000多万。
聚焦,才能燃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