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有系统的产品规划

休闲农业大多不收门票,主要靠消费来实现收益,包括:餐饮、采摘购买、体验消费等。但是餐饮收益有限,采摘具有不可持续性,体验消费的重复率很低,所以才要系统的规划产品,实现客户体验价值的最大化。

第一,从客户的光顾频次(回头率)考虑产品规划。一方面,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推出不同的特色产品来吸引顾客重复光顾,另一方面,用认养、深度参与的方式增加客户黏性,提高顾客的回头率。

第二,围绕“一留一带”进行产品规划。留什么?当然是让客人留宿,只有客人留宿,更多的收益方式才能实现,目前,这是大多休闲农业发展的瓶颈。带什么?当然指的是可以带走的商品,这就需要经营者在产品延伸上多下功夫。

另外,在规划具体经营项目和产品时,不必拘泥于自身能力,可以充分考虑与周边旅游资源和外部产品资源的结合,比如,拟定旅游路线,或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更多与经营主题吻合的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例如,近心农业是一家做绿色蔬菜种植的公司,在蔬菜销售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开发出了多个休闲项目,比如,与周边的农博园结合,把农业的旅游、采摘、种植体验、餐饮和户外拓展做成一套旅游产品,既可以针对家庭休闲消费,也可以针对青少年野外拓展,从而实现了收益的最大化。

总之,中国休闲农业的整体现状是经营者多,但是同质化严重,真正把休闲农业做出特色、做精做深的很少,因此能做出区域影响力的更少。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讲,休闲农业就像是一根鸡肋——想消费又觉得没什么价值,不消费又有这种渴望。

这一点与日益蓬勃的休闲农业消费需求很不匹配,既凸显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隐藏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