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例会所有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帮助我提高例会模式”。很抱歉,答案是“NO”。
虽然例会看上去有规律、比较呆板,但是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文化,例会的方法和模式都不尽相同。早期华为的例会更像军队,而万科的例会更像研讨会,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例会都需要去思考以下问题:
◆对于周期性例会,业务运营中包含多少周期性的议题?每一个议题应当由哪些人来完成?会议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
◆这类例行碰头会,什么情况有必要开,什么情况没有必要开?碰头会目的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碰头会应该遵守怎样的会议规范?
◆哪些因素将影响会议的合并、调整、取消?在协调各类会议的时候,会议合并、调整、取消的原则是什么?
其实能够真正想清楚以上三段问题,形成决议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去执行和坚持,让这个会议系统保持稳定。
畅销书《执行》其实谈的不是员工怎么做,而是说企业和企业家要如何创造一种执行的文化和环境,因此,企业的例会系统应该是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的。例会开不好,例会不按照流程进行就可能导致运营会议无法开,运营会议开不下去,战略会议就是空中楼阁。当员工清楚地知道这里的逻辑关系和监督作用后,例会谁还敢溜号、过场?
因此,我们在下文就给出一个实例,看看国内上市W公司的一套例会规定和具体表格。这套制度和表格使上述问题的答案形成一套系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