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式太极拳的历史地位

杨露禅(公元1799一1872),名福魁,字露禅。系河北永年县人, 生于清朝嘉庆四年,卒于同治十一年。少年时到河南陈家沟从师陈长兴学习太极拳术。当时从师陈长兴学拳者都是陈姓族人, 异姓很少。杨露禅是外族遂遭歧视,但他求学心切,毫不心灰意懒,杨露禅在陈家沟数年毫无所获。有一天夜晚,杨露禅醒来听到隔院有哼哈之声,于是起床爬上墙头,见屋数间,哼哈之声即由此处传出。他从墙缝窥视,看见师傅正教诸徒拿发诸术,十分惊奇。从此以后他每夜必去偷看,看后即回卧房悉心研究,功夫大进。后来师傅命杨与诸徒决斗,众徒皆败。陈大惊称杨露禅是天才,于是将其秘术尽传授于杨。前后杨露禅在陈家沟共学习了十八年。杨归故里后, 将所学之拳授给同乡,从学者甚多。当时人们称杨式拳为化拳或绵拳,因为其动作绵而能化故名。后杨到北京,清代王公贝勒等从其学拳者很多, 被任命为旗营武术教官。因他武艺高强, 所向无敌,世人称之为杨无敌。后有文人学者将杨式的绵拳称之“太极拳”。从此,太极拳的谓称就在民间传开。

杨露禅育有三子,长子名琦,夭折。次子名钰,字班侯。三子名鉴,字健侯,亦称镜湖,人称三先生。在二人中班侯独得杨露禅的全部技艺,功夫绝伦。太极拳从古至今已历经千年,因其史料不全,很难对于早期的太极拳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在这里只能作一概述。从现存的文字资料,也不难看出太极拳大致经历了如下历史时期:

(一)太极拳的萌芽初期:

从黄帝观蛇雀相斗而后感太极拳的传说开始,至程灵洗、韩拱月,继而几百年后传至程秘,许宣平传宋远桥 再传李道子、胡镜子至张三丰。这期间跨越几个朝代,几近千年,这一段历史过程,只能说是太极拳产生前的准备阶段,也可以称之为第一阶段。

(二) 太极拳的创立奠基阶段:

从张三丰确立以武当派为主流的内功太极拳始,应该说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人。从张三丰开始往下传,又经历了若干年的历史, 这段时间没有任何资料可以佐证。直到王宗岳的出现,第二次把太极拳推向高峰。尤其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的问世,更是使太极拳在理论上得以升华。王宗岳,山西人,清代乾隆年间(1736一1795)在河南洛阳开封等地,以教书为业。其酷爱武术,精通拳法、枪法,悉心研练数十年,颇有心得。著有《太极拳谱》和《阴符枪法》。它所论述的太极拳理论,全面地反映了太极拳的基本内涵,从此太极拳理论独树一帜,使其自身融于儒.道理论框架之内,成为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功太极拳。王宗岳在太极拳理论上的巨大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也可以说他是太极拳理论的奠基人。

(三) 杨氏太极拳的创立——太极拳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首先,杨露禅创立了杨式太极拳,是最为完美地落实了王宗岳太极拳理论的一代大师。杨露禅初到北京时,王府里有一位拳师,嫉妒杨无敌之名,主动提出与杨交手,开始杨拒绝,拳师以为杨害怕,更执意要求。杨露禅推辞不下,只好答应了。他声明如果坚决要求交手较量,可请先击我三拳。拳师听后大喜,于是起拳猛击杨腹部。杨露禅哈哈大笑,笑声未落,拳师已被弹出三丈以外。有一天正在下雨,杨露禅在屋里看见仆人捧盆从外面进来,走到台阶前门帘还没揭,脚下踩着菁苔一滑,将要摔倒,杨露禅一跃而出,一手揭门帘,一手扶仆人手臂。竟然人未摔倒,水也一滴未洒。他功力之神异,由此可见一斑。其次,杨露禅由一普通的平民百姓, 以自己的高超技艺走出农村,走出京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在他有生之年的三代传人中,人人习武,个个英豪,历经百年,门庭不衰,这也是中华武术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最后,杨露禅作为第三个里程碑的重要标志,是他及其二代、三代传人,为太极拳创造了一个“太极盛世”。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是太极拳的发展。在五大流派中,有三个与杨姓密切相关。是杨氏父子亲自传承的武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杨、武、吴等太极拳门派的发展,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加光辉夺目,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