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学科,最早要回溯到197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斯在《比较管理-组织文化的展望》中提出“组织文化”概念;1971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学》中提出“管理文化”概念。这个阶段可以认为是企业文化的萌芽阶段。其后,越来越多管理学者投入到相关领域的研究,其中日裔美籍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是杰出的代表。

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从1973年开始转向研究日本企业管理,背景是当时大量日本企业在美国本土进行并购,日本品牌汽车在美国大行其道,威廉·大内旨在研究出为什么日本企业会超越美国企业。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威廉·大内于1981年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Theory Z)一书,提出Z理论(又称为日本式管理理论),并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正因为这本书,不少人认为这是企业文化的起源。同年,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著《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著《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这些理论研究促进了管理实践的兴起,通常认为这个时期是企业文化的兴起阶段。

虽然威廉·大内早在1981年就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但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一个学科还要等到10年之后。1992年,埃德加·沙因在《组织文化与领导力》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的形成、文化的变化过程提出了独创的见解。可以说,这是首次系统地定义了企业文化的本质及模型,因此也被认为企业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也正因为这样,埃德加·沙因被誉为“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奉为企业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

尽管系统的企业文化理论从产生到发展成熟不过几十年时间,但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启动流程型组织变革的时候必须搞清楚潜在的影响,趋利避害,提前做好文化的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