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战略品类
一旦零售商就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之后,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属于自己的战略品类了。所谓的战略品类,又称为“目标品类”,就是零售商并通过给目标消费群提供持续的、出众的价值,帮助零售商门店成为消费者必选的品类,它应具备以下的作用:
——确定零售商的品牌形象,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关联联想
——对目标消费群很重要
——在综合贡献方面,居于所有品类的领先地位
——拥有较高比例的资源
一句话概括,就是你的这个品类在所有的零售商当中是经营得最好的,即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质量保证、促销频繁、货物充足、陈列美观宽敞,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而且长期保证良好的形象,在老百姓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以至于形成了“买XX, 到XX”的关联联想,逐步树立起零售商自己的品牌。比如说河北邯郸的美食林,长期以来在自制糕点、食品方面达到了以上的要求,在消费者中拥有良好的声誉,在当地形成了“买食品,到美食林”的良好口碑。
2.好钢用在刀刃上——优势资源 重点配置
一旦零售商经过深入分析,确定自己的战略品类,就应紧密围绕着把战略品类做大做强的中心,进行优势资源的重点配置。这里所指的优势资源,包括空间资源、资金资源、促销资源、信息资源、供应商资源、人力资源等,要想商品丰富,品种齐全,货源充足,就必须要有很好的供应商资源支持;而要供应商支持,则必须零售商在资金资源、促销资源、空间资源、信息资源上向该品类供应商进行倾斜,在结算方面、促销活动组织、促销商品选择、陈列面积、信息共享上与供应商进行重点扶持,以获得供应商在当地最大的支持,成为供应商在当地的第一大零售商;另外,既然属于战略品类,重点的事情必须委派优秀的人员来负责,该品类的部门负责人则应该是公司中同类人选的出类拔萃者。
在战略品类的操作中,零售商其实是资源的整合者,通过对所有资源的二次分配,重点配置,让最有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品类脱颖而出,并且带动其他品类的增长,为零售商创造利润,而且在众多的同行中形成自己差异化的特色,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实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深圳天虹商场超市部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尝试。该商场是深圳的老字号百货商场,一直以来以百货见长,1997年成立超市部以来,面对深圳各大大卖场的激烈竞争,一直在苦苦地寻求自己的特色化经营之路。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天虹商场百货方面的定位调整,把目标客群锁定在25—35岁的白领阶层。于是,超市也随之进行了深入的消费者研究与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早期到深圳打工闯荡的一批创业者均已到了而立之年,并且也到了结婚生孩子的时候,他们有钱但是“没闲”,但是非常舍得在小孩方面消费——婴儿用品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反观竞争对手,大部分的深圳大卖场,包括外企的和本土的零售企业,主要把精力放在了生鲜和食品方面,还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在这个品类上下大功夫——竞争对手的弱项可以成为我们的强项。至于供应商资源,在深圳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恰恰是大量的婴儿用品生产商的聚居地。
正是基于这样理性的分析,天虹商场超市部从2004年开始,把婴儿用品作为一个战略品类来经营,把所有的婴儿用品,包括食品中的婴儿奶粉、纸制品中的婴儿尿布、服装中的婴儿服装、婴儿日常用品、婴儿护肤用品、婴儿玩具等等,全部合并为一个品类,集中陈列,扩大空间,而且对货架及局部区域进行了美化装饰,运用色彩、灯光,营造了别具一格的“婴儿屋”;在促销方面,定期与供应商合作进行推广,并且主动开展各类促销活动。短短一年间,婴儿用品在整个超市部成为了增长最快的品类,其销售占比由原来的不到1%,迅速增长到占全店比的8%—10%,远远高于同类型的其它超市。婴儿用品也成为了天虹商场超市部经营上的一大量点,让它在深圳近百家大大小小的超市中脱颖而出。
3.战略品类的品牌延伸
作为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的零售商,天天与众多的品牌商品打交道,但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考虑过把我们自己的企业打造成品牌企业呢?因为形成品牌,则有了品牌的附加值,可以让消费者以更高的信任度来购买我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战的干扰。作为零售商品牌建设的重要部分,战略品类的建立本身就是品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值得每个零售商都来思考:我究竟靠什么商品来深深地吸引顾客呢?顾客在买什么的时候,一想到这类商品,马上就联想到我这个零售商呢?
一旦零售商的战略品类建立,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战略品类的品牌延伸了。例如零售商A,在经过深入分析之后,决定把生鲜中的“精肉”作为自己的战略品类来经营,品类选择非常好,“精肉”属于高购买频率及高购买比例的品类,顾客需求量很大,而且购买频率高,如果能够在品种齐全、货量充足、价格低廉、质量保证方面下足功夫,尤其是严把质量关,价格经过努力能够做到全城最低,
该超市坚持一段时间,是很可能把这个战略品类做好的。关键是,“精肉”这个战略品类做好了,能不能利用它来进一步带动蔬菜呢?如果这两类“菜篮子工程”商品能够做好,是否又可以把食品中的粮油副食一并带动呢?这种品牌价值链的延伸,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超市经营者们的用心引导,例如在商品组合方面,在关联陈列方面,尤其是在促销活动方面,管理层应该加强这种战略品类与优先品类之间的组合,从而谋求形象、销量与利润之间的最大平衡。
4.战略品类操作的关键
战略品类的制定事关一个超市的经营定位与经营特色,而且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其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以下几个关键部分需要特别引起企业的重视:
一、企业最高经营层应该亲自参与品类政策的制定与战略品类的选择。没有最高领导的参与,很多资源配置难以真正到位(例如说资金),则直接会影响战略品类资源的获取(例如说供应商的大力支持)。
二、战略品类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市场与竞争对手、供应商及零售商自身优势等四个方面的因素,运用“四维动态分析法”深入进行分析,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才能确定,切不可几个领导随便看一下市场,聚在一起拍脑袋就决定了。
三、一旦战略品类确定,所有的优势资源都要向该品类重点倾斜,相当于实行超市经营中的“特区政策”,这就要求各零售企业需要针对战略品类管理出台相关的执行细则,并且严格督导,才能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品类政策的确定与品类角色的定位,尤其是战略品类的确定,为零售商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找到了差异化竞争的切入点,找到了企业内部成长潜力最大的品类,坚持不懈,努力做到最好,该零售商一定会形成自己在商品上的核心竞争力,在消费者中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