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升管理

有的企业针对员工的晋升管理,往往没有规范的管理机制,全在管理者的主观判断,“觉得到时候了,可以晋升了”。这样近乎人治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形成良性的用人生态,更容易滋生管理问题,员工可能在长期的“等待”中,消磨了成长的期望,极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因此需要搭建常态化的晋升管理机制,管理员工发展预期,牵引成长,构建良性的发展通道。

做好晋升管理的核心是晋升标准、晋升周期和晋升规则。

(1)晋升标准

这是晋升工作的前提,首先必须有各个职级的胜任力标准,运用上文中提到的建模方法,可以构建适合本企业岗位要求的胜任力标准模型。

(2)晋升周期

一般情况下,以年度为单位,可选择年度或者半年度作为晋升周期。传统行业相对稳定,企业业绩变化和人员能力变化相对缓慢,建议以年度为单位,每年进行1次集中性的员工晋升。互联网或者强调创新变化的行业,企业业务变化迅速,人员能力更有可能在快速变化中得到提升,可以半年度即进行1次员工晋升,年度2次。

(3)晋升规则

这是晋升管理的核心关键,清晰规范且保持相对稳定的晋升规则,才是保证晋升工作顺利进行的“压舱石”。晋升规则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晋升理念原则、晋升入围标准、晋升比例、晋升组织方式、晋升结果审批和时间节奏安排等内容。

表8-3 晋升规则参考示例

工作维度

具体规则内容

晋升理念原则

​ 价值观第一:价值观为纲,将价值观作为人才任用、评价和发展的第一标尺

​ 以岗位标准定级:对照胜任标准,评估候选人员,依据业绩、能力等内容判断候选人待晋升职级的适配程度

​ 逐级晋升:原则上不跨级晋升(跨级属超规特批,原则上不允许)

晋升入围标准

1、晋升红线:最近1个年度,绩效无C/C-,盘点无123格,无行政处罚。

2、施行晋升积分制度:从上次晋升起的年度绩效评估中,一次A绩效积3分,B+绩效积2分,B绩效积1分,C/C-绩效不积分。年度内4个绩效周期,如果有两个A以上的绩效成绩,可额外积1分。如入职后当年无年度绩效,默认B,计1分,入职一年以内的员工原则上无晋升资质。

3、晋升目标职级不同,积分要求不同,高经以下积分要求2分,高经及以上积分要求3分。

4、各部门请按照提报条件,按照最终晋升比例的120%进行适度超额提报。

晋升比例

晋升目标职级不同,晋升比例差异化控制

1、经理级及以下不限制比例,各部分根据资格标准自行控制。

2、高经级,晋升比例30%,以所有符合入围条件人群为基数。

3、高经级至副总监级,晋升比例20%,基础逻辑同上。

4、总监级及以上,不设定具体比例,一事一议。

晋升组织方式

由HRBP组织成立晋升评审委员会,以晋升述职答辩的形式进行晋升评审

1、评审会由评审主席、专业评委和HR评委构成,总计不少于5人。

2、评委职级不低于目标职级2级。

3、评审方式计票制,候选人晋升需获得不低于70%的通过票(四舍五入)。

4、直接上级和间接上级不可作为评委,且每位评委均不可就本场所有候选人全部投通过票,否则视为无效。

晋升结果审批

分公司晋升工作对接人汇总结果提报审批,完成分公司HRD和总经理审批确认,提报集团HRVP和总经理最终审批确认。

时间节奏安排

1月24日完成方案审批和宣贯;2月15日前完成晋升提名提报;3月5日前完成晋升答辩评审;3月10日前完成分公司内部审批;3月20日前完成集团结果审批,3月30日前完成结果公示和反馈,4月1日系统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