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现成的增长杠杆可用,在借鉴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增长杠杆,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直接复制国外高增长SaaS公司做法基本不可行。我的亲身经历,在Slack刚崭露头角时,我们就亦步亦趋地模仿:从产品功能到推送邮件风格,完全复制的做法收效甚微。因为我们并没有搞清楚它背后真正的增长策略逻辑,也就是它的增长杠杆是啥样。正确选择和建立杠杆指标体系最重要。
(1)SaaS领域SaaS业务人员的缺乏,更多ToC人员转入SaaS领域。突出问题表现在杠杆指标的选取和设置上,比如:经常将登录率、访问率、日活、月活这些ToC指标,用于ToB的杠杆指标体系中。杠杆指标选错,数据说话就是瞎说。对业务分类与对指标分级,以掌控最关键的指标,获取量化的经验。这在国外SaaS公司都有数据经验,比如:每月客户流失率>2%红线,就必须采取措施;又如:收入每增加200万美元,就需要招聘一名CSM。这些指标是否准确适用暂且不说,至少得有,国内多数情况下还是靠拍脑袋。
(2)增长杠杆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与组织设计,而不是各自为政的两张皮;一个变了,另一个也必须跟着变。让杠杆快速见效。业务方法与工具的使用,让杠杆的效率更高;一个杠杆最终会起作用,但是如果用时太久,也让人失去耐心而放弃。抓住增长的转折点,实现业务增长规模化。增长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两个阶段:
a、从0到1与从1到N。假如你的生意规模中等,收入从0-1000万是增长的第一个阶段(从0到1),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找原型客户验证商业模式,增长杠杆只有少数几个指标。
b、当进入1000-8000万收入区间的第二个增长阶段(从1到N),你会发现第一阶段的增长效果显现,原来的好多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比如大客户销售更容易了)。但也一定又会出现更复杂的增长问题待解决(比如说规模招聘),你必须升级增长杠杆,实现业务增长的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