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能力:连接战略输入与人才目标

战略决定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决定人才目标要求。组织能力分析以战略为出发点,通过拆解构建可以满足顾客价值的经营活动,不断循环迭代,最终沉淀形成独特的组织竞争优势,即组织能力。另一方面,组织能力要成为现实的能力,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则是合适的人,组织能力提出对人才目标的要求。

行业内助力组织能力分析的工具有很多,比如,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SC(Balanced Score Card)和战略地图(Strategy Map)可以说是战略规划和拆解的方法论鼻祖,国内外诸多的方法论体系都源于此。无论采用何种工具,组织能力分析的核心都需要在明晰战略方向的基础上,聚焦在自身SWOT扫描、内部营运举措设计和关键能力提炼三个方面,进而梳理组织流程,明确关键岗位,逐步明晰人才目标要求。

(一)企业自身SWOT扫描

SWOT分析是一种经典的内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S(strengths)是自身优势、W(weaknesses)是自身劣势、O(opportunities)是外部机会、T(threats)是外部威胁,将以上4个方面的信息调查列举出来,综合分析,不仅能够更好的认识自身,而且与外部进行交叉关联,得出结论,而结论通常又能够指引工作方向。四个不同的象限,已经勾勒出了下一步内部经营应该重点关注的工作环节,要抓住外部的机会,强化优势,逐步弥补不足,针对外部威胁,要采用更加灵活的经营策略,利用优势对抗威胁,对于望尘莫及的选项,要采取更加主动的应对策略,避免深陷泥潭。

图1-7 企业自身SWOT扫描示意图

(二)内部营运举措聚焦并提炼关键能力

内部营运举措通常围绕如何强化优势项,如何弥补劣势项,如何应对新的需求和挑战,如何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等方面。通过一项项关键行动计划的执行并取得成果,这个计划被执行的过程,也是企业逐步锻炼学习并最终沉淀形成新的组织关键能力的过程,这些关键能力也更具有生命力,通常是由组织架构、运营机制、合适的人才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而形成的能力,通过提炼予以明确。

以前文中提到的好时休闲零食的情况为例,企业内部营运关键举措聚焦和关键能力提炼的具体结果如下:

表1-2 好时休闲零食内部营运关键举措和关键能力一览表(有删减)

客户分析

内部营运关键举措

组织关键能力

好吃

1、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线及新产品研发

2、搭建敏捷化产品研发及定型决策流程

3、原料严选、质量可靠的产品生产制造

1、新产品研发及管理能力

2、强大的产品制造及品质控制能力

品牌

1、品牌重塑升级

2、创造性营销:包括宣传、活动组织等措施

3、公关关系网的建设与管理

1、品牌管理能力

价格

1、多环节降本增效

2、搭建产品销售价格体系管理机制

1、成本控制能力

2、产品价格干预与控制能力

组织能力的分析作为人才发展工作的首要任务,其科学与否,执行与否将直接决定整体人才发展工作的效果,必须在企业内部达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只有这样,计划才可能被一致的执行,才可以激发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应对和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突发状况。

(三)组织流程梳理最终明确人才目标要求

包括“四个关键”,即关键流程、关键任务、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

​ 关键流程,即价值创造的主流程,通俗的讲就是一级流程,更加宏观,例如新产品研发定型流程,生产制造流程等,其次要在一级流程下梳理二级甚至三级流程,就是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如何实现一级流程的过程。

​ 关键任务,过程举措步骤,要定义哪些是关键任务,要进行标注。

​ 关键部门,一方面关键任务对应的部门就是关键部门,另一方面要明确相应的部门的具体角色,是审批、审核还是备案等。

​ 关键岗位,关键岗位要符合两个基本特征:关键任务关联性和从业人员稀缺程度,正常情况下承担关键任务的岗位就是关键岗位,此外如果某一岗位企业内外人员都非常稀缺,则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表1-3 组织流程四个关键梳理一览表

图1-8 关键岗位特征示意图

分析到此,确定了承接关键业务流程从而推动组织能力形成的关键岗位,需要马上确定的工作就是岗位上人员的需求目标,总体上可以分为数量目标、质量目标、分布目标和节奏目标。

​ 数量目标,即为了满足未来业务需要,企业需要在关键岗位上配置多少人力。

​ 质量目标,即所配置的人力中结构的安排,在时间、空间和人力费用成本的多重限制下,无法追求所有人都百分百胜任,因为要明确不同胜任水平人的比例分布。

​ 分布目标,企业业务和部门众多,发展要求不同,有限的高质量人才应该优先配置在哪些业务和部门,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

​ 节奏目标,即根据全年的发展规划,人才应该在全年12个月保持何种供应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