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智能的第一代产品,名叫“IC卡智能燃气表”,模式是这样的:用户预先到营业厅买气充值,然后将充值IC卡插入燃气表,买多少用多少。
凭借这种商业模式,金卡迅速崛起,先后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燃气远程控制系统,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智能燃气监控系统。
2012年登陆创业板,上市以后连续三年销售复合增长率为 45.97%,至2014年累计实现营收5.89亿元,达到巅峰。
但是世间没有永远增长的行业,慢慢的危机浮出水面了。
首先是市场空间,燃气表是低频消费商品,正常情况下一块燃气表可以使用约十年。
在空间有限,技术门槛也有限的情况下,你挣钱了,同行一定会眼红进来跟你抢食,让竞争变得激烈。
于是,2010-2014年,金卡的营收增速分别为:52.47%、54.31%、52.95%、39.31%、18.68%。
增长虽还在,但是增速却在不断放缓。
从金卡智能财务年报中我们看到,2010-2014年,金卡的营收增速分别为:52.47%、54.31%、52.95%、39.31%、18.68%。终于到了2015年,金卡营收5.93亿元,几乎停滞;净利润却下降到0.82亿元,同比减少了39.54%。
因此,公司高层管理者决策,自2015年开始,金卡扩建研发中心,加大技术的投入水平,推出差异化新产品,当年,投入研发费用达到3550万元,同比增长72.84%。
但是,研发管理问题突出,项目延期严重,推出的新品质量问题不断,客户投诉增加。
2015年11月,汉捷顾问团队在调研时,研发经理反映,“我们的项目经常延期,延期的原因是技术与产品没有分离,二者就是临时插入的项目太多,三是客户变更太多。”
并且他们进行了项目周期统计,发现在实施的合同履行项目,以及研发项目延期10%以上占比87.5%,延期30%以上占比50%。这种现象,和标杆企业管理水平相比,状况堪忧。
跌跌撞撞,最后把新产品推向市场了,但在质量方面,这位研发经理继续说,“近几年质量事故不断,如6号表,电容漏液问题,涉及1-2万台集中暴发;5号表低温下出现异常;兰州DD135发过去的表不能用,遭罚款,丢市场;郑州华润,低温下特性不能满足。”
到了2015年,金卡营收5.93亿元,几乎停滞;净利润却下降到0.82亿元,同比减少了39.54%。瓶颈出现,成长的烦恼挥之不去。
金卡管理层认为,要摆脱跟随者,必须依靠技术,不断升级产品,推出差异化的产品,让跟随者,永远只能跟在屁股后面。
研发管理体系滞后,无论投放再多的研发费用,都将很难结出硕果。研发管理体系的问题如何解决?
2015年11月,金卡智能和深圳汉捷进行研发管理体系建设合作,由深圳汉捷资深合伙人郭富才先生带队,对金卡公司研发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诊断。
调研团队发现,金卡公司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功,自有其自身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杨董事长人格魅力:有梦想,舍得分享,奉献。
杨董事长主要精力除关注战略、客户,也重视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
公司文化理念及价值观好,并落在实地:低调、诚信、客户导向等。
以董事长为核心的高管团队战略方向清晰:机械表—智能表----解决方案----运营服务;并且深耕国内,逐步走向国外。
企业凭借着一帮富有激情的人员信奉“天道酬勤”,在杨董事长的带领下诚心服务客户获得发展。
在客户口碑中,金卡的产品特点是计量准确、服务好,金卡是行业的领导者,客户对金卡的忠诚度很高。
在一些市场,如新疆市场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
金卡于2015年初获得全球最权威气体流量设备认定机构-荷兰皇家计量学院NMi的国际认证,为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获得认证的燃气表公司。
公司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研发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是:
公司设置了产品经理,成立了市场部门,但如何多种方式收集客户需求、如何分析需求、如何分配需求,却没有相应的工具、流程和管理机制来支撑工作。
由于客户需求不明确,要么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进行需求变更,要么开发出来的东西客户不需要。
公司总是在瞄准特定的客户做项目,而不是瞄准市场或细分市场做产品。
缺失产品规划管理机制,缺少产品路标指引研发,产品战略方向在领导的脑袋中。
对客户的被动响应,抑制了主动的产品平台的创建,这些平台可以在多个业务领域和细分市场中使用。
缺失对细分市场、客户、市场机会点选择过滤机制,导致没有经过筛选的客户需求流入研发,仓促备战,牺牲质量。
公司设计的研发流程只是偏重于产品实体实现的子流程,而不是站在产品经营角度、真正的跨部门、“端到端”、全要素的流程。
专职的、职业化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才刚组建,但缺少对产品、项目“端到端”、全要素、全流程管理的认识和管理经验。
在项目过程中,研发部门以外的成员由于不能及时介入项目,导致采购、生产等下游部门仓促备战。营销体系甚至没有加入到产品研发项目团队。
缺失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评审,是技术方案讨论会。
将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揉在一起,由于技术难度原因,导致产品开发项目暂停或超期。
局部弱矩阵式管理,实际上偏职能化的公司组织结构,各自为政,跨部门沟通协助困难。
公司组织结构中重要职责缺失:质量保证、市场评估与产品管理、解决方案管理、战略产品与技术预研管理。
并没有把绩效管理模式作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工具,缺失从高层到员工绩效目标管理。
局部的、矩阵式对员工绩效考核刚刚实践,实际上绩效管理只对部门经理和员工进行考核,对公司高层缺失绩效管理。
缺失横向的产品管理“端到端”、产品开发“端到端”的绩效管理模式,也就是说缺失业务团队绩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