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参

为什么要引入参数?研究曲线的性质主要是研究变化中的不变性,有变化就有参数.

如何根据问题恰当地引入参数?找到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合理设参.

恰当引参的基本原则是:分析运动变化过程,找出产生变化的原因,确定点参、或斜率或角度等作为参数.

例如:抛物线,过原点的两条垂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求证:直线轴上一定点.

根据题意,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设参方式:

① 斜率k为参数.设过原点一条直线为,则另一条为

② 点的坐标为参数.分别设点

③ k、m两个参数.设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

解法1:当斜率不存在时,即时,易得,所以过定点

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则根据题意

时,

,得

(过原点,舍去),

,过点.

解法2:设方程为,与联立,得,把换为

),

点,当时,显然方程为点.

例6 已知是椭圆上的三个点,为坐标原点.

(Ⅰ)当点的右顶点,且四边形为菱形时,求此菱形的面积;

(Ⅱ)当点不是的顶点时,判断四边形是否可能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分析1】:对于问题Ⅱ,可设点为参数,

,且),且

则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则联立方程组,整理得

由于,设

,线段AC的中点与OB的中点不重合,与已知矛盾.

【分析2】 对于问题Ⅱ,设斜率为参数.

由题意,设直线AC的方程为

联立方程组,整理得

时,

,则

AC的中点为M,则

,显然

与OABC为菱形矛盾.

何为设而不求?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联立求解,什么情况下“设而不求”?

如果已知直线过曲线上一点,可直接求解.

当求交点不是目标,而是作为求解目标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则可以“设而不求”简化运算.

例如,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点P作,垂足,则

两式平方相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