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运营商业社群

企业组建基于信任有行动力的社群,绝不是为了赚取会员费或销售商品。社群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与宗旨,即共同的社群精神与社群情感,这样的内容就会有共同的人格,就会就产生认同和吸附,也就有了结社的可能。罗振宇说:“我招募会员,也是想通过他们来识别属于我的社群,寻找志趣相投者,需要确保人们购买这个产品是认真的。”所有招进来的会员都有几个特征:对知识性产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会员间对彼此信任;会员有行动的意愿,且真能付出行动。当然,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社群精神与社群情感,有共同的参与感、存在感、认同感、归属感。

为了构建企业的“自媒体+社群+产业”价值链,发展社群经济,20131228日,罗辑思维在招募了2万多名第二批会员之后,喊出“基于社群的信任商业”,“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聚合起一群志趣相投的陌生人,在沟通、分享与协作中,完成新的价值创造。”罗振宇认为,社群经济的底层密码就是让一群协作成本更低、兴趣点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共同抓住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打造所有会员为所有用户服务的众筹平台。

网络社区是一个塑造社群情感的良好选择,一个有效选择是,用微信服务号建设一个微社区。当然,自建一个官网论坛或社区,也是一个选择。然后要锁定一个小圈子,吸引铁杆粉丝,逐步积累粉丝。

一个典型的社群成员成长轨迹是:发现、注册成为一个网络社群成员,“潜水”一段时间学习;学会社群江湖的风格,习惯开始积极参与社群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和奉献,网络社群生活变成常态化;如果极度专注,有可能成为网络社群的领导,获得网络上的地位;因时间、兴趣或其他原因逐渐远离某个社群,“迁徙”到其他社群部落。比如小米手机把用户定位于发烧友的圈子,乐视电视把铁杆粉丝定位于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一代达人。企业在吸引粉丝过程中,社区创始人可以从自己亲人、朋友、同事等熟人圈子先开始,逐步扩展,最后把雪球滚大。建立社区跟滚雪球一个道理,初始圈子的质量和创始人的影响力,决定未来着粉丝团的质量和数量。小米社区如此成功,与雷军在互联网圈内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息息相关,同时小米手机针对粉丝团的发烧友定位,也极大地加强了粉丝凝聚力。

 

【案例】知乎的魅力到底在哪?

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理性、认真,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知乎网站201012月开放,三个月后便获得了李开复的天使投资,一年后获得启明创投的近千万美元。20133月,知乎由邀请制注册转变为开放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

知乎不但用户增长迅速,而且用户黏性也极高。用用户的话说:看知乎,会上瘾的。知乎的魅力在哪?一女性网友因不满男朋友约会不停看知乎,在知乎上提出:“知乎的魅力到底在哪的疑问,该问题得到了10个回答,297个关注,网友GayScript,我出书了的回答得到了258个人的认同。

 

 

2-14 知乎问题回答截图

 

    在知乎上,还有“对你而言,知乎的魅力在哪里”的提问,同样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参与。

同样,知乎上还有知乎靠什么保证对用户的黏性、知乎是如何保持如此好的用户黏性的等类似问题。作为一名重度知乎迷,我想说知乎的黏性在于:良师益友。在知乎上可以看到有质量的内容,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激励自己持续学习与思考。

(三)运营企业社群的最高境界:自媒体社群

第一代互联网媒体是Web1.0网站,从1997年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商业时代,到2002年这段时间,代表有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第二代互联网媒体是Web2.0网站, 以用户生产内容(UGC)方式,实现信息创造与消费一体化。从博客网站开始,SNS网站与RSS订阅、QQ空间、开心网、人人网、优酷、土豆等纷纷登场。第三代互联网媒体是自媒体(We Media)。以微信公众账号、微博大V开始流行而起,自媒体营销平台有: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QQ空间、百度贴吧等,移动自媒体平台有今日头条、商业科技BizTech等。

在碎片化的移动互联时代,使用频率高且具有用户黏性的产品,就可以开设订阅号做自媒体。一家公司从建设官网、开通博客、编辑百科词条、与用户问答互动,再到SNS社交媒体、电子商务,以及到玩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移动APP,已远远超越过去时代的企业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以前企业仅仅是在传统广告或报刊杂志露脸,而现在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你无法不称之是一个媒体,一个非常特殊的媒体,因为它是记者获得企业一手信息之源。如果一家企业有什么事发生,那么人们第一时间看的不是媒体和记者个人发的新闻,而是该公司官方微博和微信。这就是企业自媒体的力量。

从小米的自媒体成功运营经验来看,企业运营自媒体要注意如下特点。

1)如果企业要做自媒体,应该提到公司的战略层面,要把自媒体当作主战场,而非浅尝辄止。

2)一开始就提自媒体营销是错误的,只能先做服务,再借势做营销。将公司想要传达的理念、塑造的品牌和获得的定位,以符合传播与认知规律的方式进行包装,再利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进行自主传播。

3)每天都要上头条,要跟踪热点、追踪热点,进行信息整合。

4)让员工成为粉丝,让粉丝成为员工。

5)企业如果要做自媒体,做自媒体的部门应该是一个创意与传播部门。不应该有所谓的KPI考核,制定不需要以铺稿量、曝光数甚至百度指数为衡量指标,而应该是传播内容创意性及口碑来衡量好坏。

自媒体是一种全新网络媒体,企业要塑造自媒体,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真正的企业自媒体,首先要有一个体系,整个自媒体由一个矩阵形成,总体上可以由微信订阅号、企业官方微博、企业官方博客、企业QQ空间、企业百度贴吧、企业在线论坛社区、移动微社区共同组成,才能真正覆盖到所有粉丝用户群体。而这样的布局,最后将形成一种互联网部落化用户社群。

比如罗辑思维自媒体社群就是如此,它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衍生的一种部落化形态下的经济现象,罗辑思维是最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也是目前社群自组织体中规模最大的,它是取代传统的VIP客户体系的全新用户体系结构。

【案例解析】罗辑思维如何做自媒体

自媒体应该如何运营呢?罗辑思维第一次5小时售卖会员资格,5小时内筹集到160万元;第二次24小时筹集到800万元!成了看得见的2013变现最成功的自媒体。罗辑思维总结了九条成功经验。

1)做自媒体一定要不靠谱,在自媒体上,你千万不能太端庄,要有一点邪恶。端庄就是“端着装”,自媒体不怕被骂,就怕被嫌弃。目前很多企业微博就犯了“靠谱”的毛病。

2)一定要有极客的精神,罗振宇举例说,逻辑思维的语音他每次都会录到60秒,完全是靠他一次一次的尝试,有时,早上的一个录音最多要录几十次。而之所以让录音准确到60秒,完全是他自己的一种处女座式的“强迫症”。

3)一定要看不起人,做自媒体一定要自恋。你得真正发自内心的自恋才能有自我。按照罗振宇的说法,他就是这么自恋的。他经常在视频和语音中说到,如果你不想听我说话,那就不要听。

4)打造魅力人格体,占有互联网世界中的稀缺物资。打造自媒体,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魅力人格体。上述三点基本上概括了魅力人格体的三要素——不靠谱+真牛逼+自恋。

5)做自媒体要去组织化。小米为什么那么成功?是因为它重构了组织,小米有跨组织边界的米粉,小米内部层级只有两级:创始人级别和员工级别。这样强大的组织力,传统企业如何能干得过?同样的,传统媒体庞大的组织体系如何能干得过拥有外部组织的自媒体?

6)自媒体不需要定位,自媒体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罗辑思维从来没有定位,用户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的内容。相比而言,目前那些将自己规现在特定领域的自媒体,混得都怎么好。

企业做自媒体一定是一种传播创新,而不是营销,更不是头脑发热要创收。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自己的目标客户是谁,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