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销售团队执行力
由于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寡头竞争性质,中国多数市场,都是以几大全国性品牌的竞争为主,再加上少数几个区域性品牌的竞争为辅,但有几个市场例外。在这些市场,区域性品牌的表现与全国性品牌相比并不逊色,如广东的刀唛、年年顺等,湖南的金浩、金健、道道全等。表现最突出的还是山东市场,从山东不仅走出了鲁花、龙大、西王和长寿花等多个全国性品牌,区域性品牌如喜燕、美食客、长生,甚至一个新品牌“天下五谷”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山东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为什么能这么牛?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这些品牌背后的销售团队的战斗力普遍很强,可以称之为销售执行力之“山东现象”。
首屈一指的自然是鲁花。鲁花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长期大力宣传有鲁花特色的“球体核心论”。鲁花坚持“以人为本”,结果就是“人人卖力”。鲁花在全国各地分公司的业务员都是从山东派过去的,吃住在一起,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鲁花各分公司员工淡季做市场,自己披个围裙开展路演活动,甚至自己当搬运工一箱一箱扛产品;旺季则全部到重点超市去做团购工作。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都将促销员外包给劳务公司管理,鲁花的促销员都是公司的正式员工,所以忠诚度很高。鲁花将管理权限下放到市场前沿,无需事事层层审批,营销前端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非常快。
笔者曾在某市场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某团购客户先向某大品牌促销员要政策,该促销员答复说给不了。该团购客户转而去找鲁花,鲁花促销员二话没说自己掏钱买了两桶鲁花花生油送给该团购客户。鲁花鼓励各地自主开发宣传物料和设计促销方案,这样做虽然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如终端形象不统一等,但是能够激发各分公司员工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区域市场行之有效的营销战术经验会很快上升为公司的战略,在全国范围推广。
对于小包装食用油营销来说,要说有什么终极武器,那就是把执行力做到最强。俗话说,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厂家可以拿出大把的钱在央视投广告、砸市场。小厂家拿不出钱来,靠一支过硬的营销队伍,照样可以把大厂家打败。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生产喜燕花生油的青岛天祥食品有限公司,规模很小,总资产只有1.5亿,花生油产能只有6万吨。2008年实现销售总收入6.5亿元,实现利税2155万元。然而,喜燕的市场表现大大突破了它的实力局限。2009年在山东走访市场时,喜燕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地方不是大卖场的终端表现,而是鲁北无棣的一个卖散油的门市部。在这里,喜燕的形象广告贴满了一整面墙。在一个主要吃散装豆油的市场,喜燕都能如此用心,市场表现不好才怪。当鲁花、胡姬花、龙大等花生油品牌大做央视广告的时候,喜燕连地方电视广告都做不起,只能靠业务员的两条腿辛苦奔走撑起一片市场。
西王也注重终端建设,在不少卖场的显著位置都有堆头陈列,这个不稀奇,花钱就能做到。西王让笔者惊叹的是在阳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小县城的表现。看得出来,这里的业务员很用心,尽可能地为西王礼盒争取多露脸的地方。西王礼盒有摆在超市内部上下楼阶梯上的,有混在一墙的芝麻油礼盒中的,甚至还有挤到保健品专柜中去销售的。这倒是符合西王玉米油“关注心脑血管健康”的产品诉求。
再看龙大。在淄博的一个菜市场,一大早,笔者就看到龙大的业务员已经将整个市场都贴满了海报,甚至将其他品牌的海报都盖掉了。
询问一家粮油店:“什么花生油最好?”
老板说:“龙大花生油。”
“龙大花生油多少钱?”
“82元。”
“那其他花生油卖多少钱?”
“75元。”
龙大花生油能卖这么贵,靠的就是业务员的敬业精神。
此外,非花生油的品牌,如渤海的美食客、香弛的天下五谷,在山东也都有不俗的市场终端表现。没去山东之前,以为山东人吃花生油,不吃调和油。那次细细看了鲁西北市场,觉得不是这么回事。美食客有6个调和油产品,调和油的总销量已经和豆油持平。喜燕也有橄榄花生调和油、花生调和油、五合一芝麻调和油、食用调和油4个调和油产品,其中橄榄花生调和油产品还有礼盒装,连新上市的天下五谷粗粮营养调和油的市场反应也不错。而且,各品牌调和油的主打产品,如美食客的非常六加一、天下五谷的粗粮营养调和油等产品,零售价相对较高,较注重提高品牌溢价能力。这些调和油品牌的整体市场投入肯定不高,为什么能在强手如林的山东市场也能有一席之地呢?靠的自然是销售团队过硬的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