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企业成长中一直危机四伏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三条曲线来看。

一、经济波动曲线

经济波动是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只要关注新闻,就会有很多消息说这个危机那个危机。股市是升了又跌,跌了又升,经济也是冷了又热,热了又冷。

这些危机如何在各个产业、各个行业中传导,均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一般是从下游向上游传导

 

例如经济复苏,人们手里的钱多了,消费也逐渐活跃,服装需求旺盛起来,布匹的需求就变大。纤维生产企业由于生产周期长,就可能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出现价格飞涨,同时织布厂对织布机、整染设备的需求也增加,于是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就加快扩大产能。由于链条很长,从经济复苏到机械制造业增加投资可能有1~2年的时间差。

 

对于经营者而言,心中一定要有这条经济波动曲线,即使不太准确,大体上也要有个预判,才能乘上经济周期的东风。有大成就的企业家都能较好地把握这个周期,顺天而行。

李嘉诚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别人热炒房地产时,他出货。只要抓住一两次机会,就能够打下事业基础,但如果无法踏准经济的节拍,最终经营也难免陷入被动。

二、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曲线

经济周期是天时,行业周期就是地利。

一般而言,行业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幼稚期也可看作培育期,这个阶段可长可短,长的可能几年乃至几十年。一个行业的发育,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

如电视机行业的发展,不仅是电视机的生产技术,还有电视信号的发射技术、发射覆盖情况、节目内容的丰富、消费能力的提高等,都在相互影响。

还有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处于经济转型期,政策导向作用更加明显。西部大开发中的产业升级、基础建设提速催生了很多行业,未来的宽带覆盖、发展海洋经济也会催生很多行业。

(2)成长期有时来得特别猛,行业增长会以10%甚至于翻番的速度增长,抓住了时机的企业可能有100%~300%的增长速度。虽然在增长期内增长速度是波动的,但总体上要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在行业高速成长期,企业头疼的是如何扩张产能、如何抢占市场(地盘),迅速成形规模。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很好地把握机遇期至关重要,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基础,才具有在成熟期全方位竞争的体量基础。

做大不一定能笑到最后,但太小则往往会举步维艰。成熟期的特点就是进入行业整合,一是企业大吃小,二是资本进来摘桃子。

(3)成熟期行业仍保持一定的增长,企业的内涵式增长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家快速增长的需要,通过并购实现扩张就成为常用的手段。对于没有资金实力、没有细分市场掌控能力的企业,很难在这个时期挺下去。在这个恶性竞争时期,行业利润率会变得很低,甚至越来越低,大量企业和品牌消失在所难免。经过整合,市场被巨头瓜分,行业利润又回到较高的水平。

(4)衰退期的行业进入负增长,有的是产品被替代,有的是面临转型或消失。

对于企业老板来说,对行业发展的轨迹和所处的阶段要心中有数:

(1)幼稚期要敏感,适时进入;

(2)成长期要发力,抓住机遇;

(3)成熟期要灵通,懂得整合资源。

正是由于行业生命周期的特点,很多企业家通过产业多元化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

三、企业自身发展的生命周期曲线

天时和地利是外部环境,你能看到,别人也能看到,如果没有自身能力的发展,也只有羡慕别人的份。

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很丰富,这里不赘述。简单而言,也是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初创期,领导人的个人能力非常重要,主要是他的前瞻力和人格魅力。

(2)成长期,在此阶段,团队管理能力最重要,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来形成组织的执行力,来提高组织的大规模运作效率。

(3)成熟期,在此阶段,重要的是供应链掌控能力和管理能力,以标准化、信息化实现跨组织协同,形成跨组织的价值创造系统。

(4)企业要避免进入衰退期,就要实现组织的系统突破,形成组织的系统管理能力,使企业进入真正的成熟期。

成功的企业有能力跨越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既懂得顺应经济周期的天时,又善于把握行业发展周期的地利,更获得有组织化运作能力的人和,这样可持续发展就尽在掌握之中。

从图1-1可以看到,三条线的上升区域重叠时,企业就把握了极佳的发展机会,一举奠定行业地位。

图1-1企业的“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在行业的成熟期才进入,靠内涵式发展是很困难的。

如果在行业的快速成长期没有形成团队能力和规范化管理能力,就很难实现业务的快速复制。

如果在企业的初创阶段资金投入过大,而市场还没有发育,则投入产出又会很低,实力不够的话恐怕又扛不过去。

如果在行业已经进入整合阶段,企业的运营能力没有提升,也难以与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进行全方位的竞争。

总之,企业成长的过程危机四伏,唯有好好把握“天时、地利、人和”者可以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