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础的事、练好基本功,立于不败之地

原文: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详解类引】

梅尧臣注解说:“所恃者,不懈也。”恃,是依赖、依仗的意思,所依仗的不是敌人不来或不攻,而是要自己有所准备,不松懈。

这句是讲有备无患思想。

做好自己的练兵工作,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深沟高垒时刻防备着,至于来不来、攻不攻是敌人的事。

强大自己,建立自己让敌人攻不下的力量,才是自己重要的事情。

不要指望敌人不来,来不来是他的事,我要做的是准备好,深沟高垒等他来;不要指望敌人不进攻你,攻不攻是他的事,我要做的是强大自己,建立自己让敌人攻不下的力量和办法。

孙子始终强调备战思想,不管打不打,敌人来不来,攻不攻,我先准备好,只有你准备,积累了强大的实力,敌人才可能不敢来,不敢攻。

打仗也好,或经营也罢,都不要抱侥幸心理,认真做好基础的事,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是关键。

《形篇》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是讲备战,先把自己准备到不可战胜的程度,然后等待机会。

当下很多人,总想找风口、,找机会,而不做认真准备,迷信“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的事没做好,台风来了,只能把你吹飞,反之,机会总会去找你。

善战者,都懂得准备,懂得做基础的事,练好基本功。

吴略曰:“君子当安平之世,刀剑不离身。”要时刻准备,时刻防备敌人的偷袭或进攻,要出门如临大敌一般。

《左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一个不败之将,一定是居安思危,在治思乱,戒之于无形,防之于未然。这也是对将领的基本要求。可是,因为性格、经历的原因,并非每个将领都可以做到。

何氏注解中讲了程不识的案例,程不识是与飞将军李广同一时期的将领,他与李广带兵风格完全不同,程不识将屯,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吏治军簿,虏不得犯。

360百科“程不识”中,将李广与程不识进行了对比,摘抄部分可供参考:

汉朝前期,特别是汉武帝时代,两个人齐名。他们一个是现在河北省的太守,一个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太守。当时的太守大多是边境上的守将。 李广是名声很大的人物。李广训练部队以恩义相结,不重纪律,因此每位将领都与他交情好。作战时,他的行军布阵采用自由的作风,不拘一格,他所带领的骑兵非常精良,以机动性代替当时中国传统的行军布阵,所以李广的部队常常获胜,有时即使士兵比较少,也能以少制众,反败为胜。李广时常带领少量精锐突击队突袭匈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其实,李广的做法不是带领大兵团作战的方式。

程不识是非常严谨的将领,将部队按照最严格的纪律训练,分成部伍,有职责明确的层级指挥系统。部队出战时,总是处在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他的军队以步兵为主,行军很慢,但很坚实。凡是他率军作战,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护,一队一队互相呼应,互相照管,安营扎寨很有章法。行动起来,全军一起行动;扎下营来,敌人冲不动。他从未让匈奴人得逞,但他自己也没有取得过重大的胜利。

在西汉,人们都知道程不识是名将,因为他战不败。

李广的特点: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就好比在赌场赌钱,不是大赢,就是大输;而程不识则能够不断地积累胜利。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说:“效程不识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李广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看来还是学习程不识比较靠谱,李广是你学不了的。

孙子在这里要求军队在任何时候,无论是战败,还是胜利都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做好准备,打仗不能抱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做任何事都是同理,从小事做起,做好基础工作,练好基本功,不要总想一飞冲天、一夜成名。事实上,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你看楚庄王能够“一鸣惊人”,是因为他三年不鸣,表面上沉浸在酒色之中,实际上做着大量的准备工作,你看人家一飞冲天,却没有看到人家三年不飞,在练基本功。

今天的经济环境下行,又受互联网冲击,很多人张口大形势不好,闭口经济下行,抱怨生意不好做,期待大环境进入上升势头,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观念,稻盛和夫讲,企业做经营计划,一定要基于最差的环境来制定。

这个前提很重要,不要抱幻想,看到茅台涨价了、,五粮液涨价了,期望着白酒行业回暖了,以实现企业的增长,其实,企业营销操作的前提一定是基于当下环境怎么做销量、怎么积累品牌资产。企业经营的前提应该是,最冷的环境下如何运营。寄希望于外界环境,都是不想做基础工作,不想练基本功的表现。

准备打仗,很多时候比打仗本身还重要。